有真情才會有真實 我家很窮,雇不起傭人,父親往田間工作,家中一切操作,大都是母親親手去做。全家四個人穿的衣服,全是她紡織起來做的。我記得小時候見了人家穿怎樣的鞋子,就要叫她下次也要照他們那樣做。她因事忘了,我就要生氣。她見了只說,你別生氣,這次忘了,下次照那樣做就是了。現在想起,那時真太可笑,又太可惡了。 這篇民國中學生佚名之作《母親》,從頭至尾約略千字,全是對母親形象和作為的細致白描,通篇由超短句構成,文字平實,找不到一處溢美之詞,儼然一幅黑白素描。 蔣好華博士剛剛主編了《民國中學生優等作文選》,并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他說:“我讀著讀著,心頭就禁不住涌動起對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的敬愛之情,更神奇的是,我那含辛茹苦的老母親的身影不知怎么就出現在了眼前,一種難言的羞愧襲上心頭:為什么我對母親的愛需要一個民國中學生的作文來激活?為什么當代學生關于母親的作文,總是由贊美之詞和虛構的母愛故事拼湊而成,竟然寫不出一點關于至親的感人細節?” 有真情才會有真實。姚衛偉說,當代中學生寫母親,總喜歡“高大全”,否則,就很難得高分。這位媽媽一定要“雨中送傘”,一定要“帶病工作”,一定要“為家庭累得趴下”。有一篇作文,寫一個三歲小孩趴在窗臺上,問爺爺“幸福是什么”,爺爺通過街上走過的各色人等,闡述幸福概念,非常虛假。從雜志社來稿來看,雷同化傾向非常嚴重,比如說,關于“我想握住你的手”,大家的作文幾乎都是母親,什么生病了要握住母親的手,遇到困難了要握住媽媽的手,等等。再如一篇上海高考高分作文,寫了媽媽、爸爸、爺爺,“我”遇到第一個困難,想到了媽媽怎么說,遇到了第二個困難,想到了爸爸怎么說,遇到了第三個困難,想到了爺爺怎么說。學生沒有真實的人生,怎么能寫出真實的作文? 有自我才會有情懷 中學生應該如何作文?南京特教學院中國特教博物館館長、教育專家馬建強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民國時期著名教授劉文典關于作文的論述:觀世音菩薩。觀,多觀察生活;世,明白世故人情;音,講究音韻、語感;菩薩,要有關愛生活、關心別人疾苦的情懷。另一個是錢穆當年教小學,小學二年級開始寫話,一天出的題目是《今天的午飯》,錢穆表揚了一位同學寫的幾句話。作文是這樣寫的:今天午飯,吃紅燒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錢穆說,這篇文章首先是說實話,其次是說話要有曲折,再就是要有個人的感受。 馬建強認為,中學生,應該是最喜歡表達、最有自己的看法的。現在很多中學生都不愛寫作文,最根本的原因是“童言有忌”了:家長要我怎么說,老師要我怎么說,社會要我怎么說,唯獨不知道自己怎么說。他深有感觸地說,其實,當代中學生中也有很多富有靈性、個性的好作文,但這些作文往往不符合所謂要求,或者得不到高分,久而久之,孩子們只有照著老師眼中的優秀作文依葫蘆畫瓢了。 民國中學生筆下如清泉般汩汩流淌的文字,表達的是真實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讀者可以挑剔其文字的稚嫩和思想的偏頗,卻不能不敬佩他們的清新、質樸與真實?!岸鴮Ξ斚孪萦诜敝貙W習、考試重圍下的中學生來說,缺少的恰恰是真實的生活,自由的心靈,富足的情感,這造成他們的作文中充斥著教條與八股,大話、假話、空話多,唯獨少了自我,少了真情實感的表達?!笔Y好華說。 中學生作文,是其知識、才華、修養、審美、境界的綜合反映,也許,當代中學生不缺少知識和才華,卻缺少了本該屬于這個年齡的清新、質樸與真實。這些,需要心態寬松、心理健康、心靈自由,歸根到底,需要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環境。(記者賈夢雨) (新華日報 賈夢雨)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作文普遍空洞浮華 網友稱生拼硬湊味同嚼蠟
·河北高考緣何無滿分作文 聯系現實易寫出深意難
·2012年高考課標四川卷優秀作文:手握一滴水
·2012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理想不死
·2012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范文:交流的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