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高考作文題又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較之以前,更“接地氣”了。比如廣西高考作文題材料《老王生病》,其藍本出自本報去年10月19日頭版頭條的獨家報道《為還住院費,他回醫院打工》。眼尖的人們還發現,今年湖南卷作文材料中那位扎根基層8年、帶領鄉親們將窮鄉僻壤建設成美麗家園的“最美鄉鎮干部”,其原型就是常德市桃源縣觀音寺鎮黨委書記唐述林。今年3月,中央電視臺、常德日報等媒體,都對唐述林的事跡進行過跟蹤報道。而高考作文題中落音句“心在哪,風景就在哪”,就正是唐述林接受媒體采訪時的原話。 不只是廣西、湖南考卷作文題如此“接地氣”,今年其他很多省份的作文題,也多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比如,重慶作文題“租房”,涉及越來越受關注的“垃圾分類”以及公德心問題;安徽的作文題“劇本修改誰說了算”取材于不久前發生的一起演員修改劇本的新聞事件……對于時事熱點在今年各地高考試卷中“遍地開花”的現象,很多學生驚呼,“以后要天天看新聞,看新聞考試可得高分”。作文題能不能讓學生天天看新聞,這不能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樣的命題思維下,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考生,一定拿不了高分。高考命題的這種趨勢,必將引導學生把埋在書本中的頭抬起來,將目光觸及社會,關注現實。而這樣的改變,更體現了我們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埋頭學數理化、死背知識點的“書呆子”,而是培養有情趣、會思考、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全人格的人。 高考,可以說是莘莘學子求學路上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在這場考試中所傳遞的信息,對考生來說無疑影響深遠。而在今年的高考試卷中,無論是湖南卷作文題中體現的“扎根基層”、“堅定信念”的精神,還是廣西卷作文題中所弘揚“誠信”、“互助”的社會正能量,其中所蘊含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對學生來說,其意義不啻于一場思想的洗禮。可以說,這既是一場考試,也是一次教育。同時,作文如做人,我手寫我心。這些“接地氣”的給材料作文題,給了考生更大的思辨空間,考察的不僅是學生遣詞造句的本領,更如一面深入考生內心的鏡子,折射出考生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能獲高分的學生,一定有一雙敏銳的眼、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注民生、解讀社會、思考人生。而我們希望通過考試選拔的,正是這樣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人才。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即寫文章是對現實的一種關切,應對社會有所警醒、對人生有所啟迪。這句話歷經千年不衰,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仍極具意義。對于高考這場選拔學子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考試,其作文更應該是把握時事脈搏、體現時代精神和責任感的“時文”。引導孩子做社會人、時代人,我們該為這樣的考題點贊,也該為這樣的教育叫好。(姚倩) (長沙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評論:喜見高考作文題愈益“接地氣”
·上海高考試卷評析公布:作文思辨 數學難度中等
·網友吐槽高考作文該咋寫: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北京高考:大作文只要寫標題就得2分
·專家評高考作文:安徽卷最爭議 天津卷有穿越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