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重慶大學校園開放日在重大A區舉行,來自全國的30余所“211”、“985”高校在此“擺攤設點”,面對面為家長考生們解答招生政策。 重慶商報訊 昨日上午,重慶大學( 招生辦)校園開放日在重大A區舉行,來自全國的30余所“211”、“985”高校在此“擺攤設點”,面對面為家長考生們解答招生政策。面對家長考生們較為關心的高校招生情況,來聽聽這些學校招生老師的說法。 北大 首次在渝特招貧困生 北大招生組老師介紹,今年該校在重慶的招生計劃分別為:文科19名、理科18名、醫學部25名。較去年而言,今年僅醫學部就增投了12個名額,總體人數有較大的增幅。 北大今年在重慶還首次實施了“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招生組將根據重慶考試院提供的貧困地區考生名單,按成績從高到低優先額外錄取理科生1名、文科生2名,“這些考生只要上了重本線就有可能被錄取”。 清華 與往年相比波動不大 今年清華大學(招生辦)在重慶計劃招生分別為理科26名、文科3名。招生組工作人員介紹,這一計劃與去年相比有小幅上升,“去年理科計劃招生22人,今年多了4個名額。” 至于今年的錄取分數,招生組老師表示,因成績剛公布一天,還無法預測,但就近幾年的情況看,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復旦 醫學首次啟用專業代碼 復旦大學今年在渝招生計劃分別為文科16名、理科17名、醫學10名。 招生組老師介紹,復旦大學醫學今年開始使用單獨的代碼招生,但這并不意味著醫學“單獨招生”。事實上,醫學院的招生計劃仍在復旦大學的總盤子內。不過,使用單獨的招生代碼后,招來的學生不可跨大類轉專業,只能在醫學內部轉專業,這將有效防止醫學類專業的生源流失。 此外,他表示根據近年來的情況看,錄取分數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考生可適當參考。 中山大 首次在渝招收國防生 今年,中山大學在渝給出的招生計劃為文史31名、理工87名。招生組工作人員表示,今年該校首次在重慶招收國防生,按照100∶105的計劃投檔。他表示,只要上了錄取分數線,且服從調劑的考生,都有可能會被錄取。 武大 首次憑總分選專業 今年,武漢大學( 招生辦)在渝則給出了文科23名、理科93名的招生計劃。需特別說明的是,招生組老師介紹,今年在渝有9個少數民族預科名額。 “以往都是憑總分進校,再根據高考()裸分選專業,今年我們根據總分來選專業,考生可以算上自己的加分成績。”招生組老師說,文科排名1600以內,理科排名2000以內填報該校被錄取幾率較大。 北師大 招生計劃增幅30% 今年北師大在渝招生計劃總數是119名,比去年增加了30%,其中,文科39人、理科80人,涉及23個專業,文理兼收的專業有教育學、英語、法學等6個。 重大 遴選首批30位博雅學子 重大今年在渝計劃招生1480名:理工1338名,國防生(理工)27名,貧困定向(理工)2名;文史73名,美術與設計學類30名,體育教育10名。 新增專業包括能源經濟、環境生態工程、城市管理、哲學、歷史學,其中城市管理按照“公共管理類”招生,哲學和歷史學屬于博雅學院本科授位方向(不直接招生)。不過,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長的是,今年重大將從7000名新生中遴選首批30位博雅學子。由著名學者張旭東、甘陽分任博雅學院名譽院長、學術總監,會聚劉小楓、崔之元、王希等12位海內外知名學者。學子實行貫通培養,小班教學,本科學制四年,通過跨學科地組織教學、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未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研究人才。 根據近幾年重慶大學的錄取情況看,招辦工作人員表示,報考學生的分數一般會超過重本線40~50分左右。
部分高校在渝招生計劃 中國人民大學 文史類 39名 理工類40名 南開大學 文史類20名 理工類40名 四川大學 文史類126名 理工類600名 湖南大學(招生辦) 文史類14名 理工類119名 中南大學 文史類24名 理工類112名 上海交通大學() 文史類 1名 理工類 24名 醫學類 10名 注:文科考分在前100名、理科在前180名內報考比較有希望。 南京大學(招生辦) 文史類16名 理工類39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理工類20名 同濟大學 文史類13名 理工類79名 廈門大學 文史類19名 理工類68名 注:考分排名在1500名以內比較有希望 哈爾濱工業大學(招生辦) 理工類65名 花絮 挑專業還是挑學校 考生很糾結 昨日在開放日現場轉悠的考生,絕大多數都上了重本線,但記者發現不少人臉上都帶著糾結的神色。 “沒發揮得好,全盤計劃都打亂了。”來自南開中學的向姓考生說,她高考成績563分,除了英語科目外,其余科目都沒考出正常水平,為此,她可能要放棄挑選專業,而是先找一所錄取分數和自己考分較接近的大學,“可能會選偏遠地區的重點大學,這樣勝算比較大。” 而和她同行的黃同學今年考了573分,同樣認為自己高考發揮欠佳,但她堅持要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我要學醫,不管什么學校,我只挑專業。” 楊家坪中學王艾可考了579分,他只在重慶大學展位前做了咨詢。“除了分數原因,還有就是遵從父母的意愿。” 他解釋說,父母對他填報志愿只有一個期望,就是離家近。王艾可是家里的獨生子,他能體會到父母的用心。于是,報考高校離家近成了王艾可填志愿的唯一原則。 提前1年踩點 家長為填志愿當“參謀” “我們家孩子考了620分,填哪個志愿保險些?”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咨詢的家長人數遠遠超過了考生,不少展臺前都圍著十多名成年人,大家就各自孩子的情況和老師交流著。一姓馬的父親說,女兒考了590分,高考結束就去了外地旅游,至今還沒回來,志愿都交給家長來操辦了。不過看起來這位馬先生還挺樂于參與女兒志愿填報,他認為:“志愿不能全憑愛好,孩子太小了,還是得我們家長做主。” 現場還有成年人甚至不是應屆生家長。“我是提前來踩點的。”家長李女士說,她女兒正在南開中學讀書,明年就要參加高考,為此,她提前到開放日現場來了解各校招生政策以及志愿填報的技巧,“還有1年時間,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 (重慶商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名校老師教你 上了重本線如何填志愿
·專家支招高考志愿填報 總分高也有可能不被錄取
·高考報考專家:報志愿時“最容易犯的錯”
·25日12時陜西將公布高考成績 志愿填報同時啟動
·山東最快24日下午公布高考分數 報志愿網址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