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省石門縣委宣傳部9月24日通報,該縣蒙泉鎮夏家巷完小12名學生9月21日上午飲用“金健學生奶”后出現嘔吐、腹痛癥狀。 經醫院檢查,12名學生均系急性胃腸炎癥狀,石門縣疾控部門證實“學生奶”中蠟樣芽孢桿菌超標。好在有驚無險,當地黨委政府處置及時,經過救治,已經有6名學生出院,另外6名學生近期也可以出院。 常德市質監局分析稱,少量花生味‘學生奶’出現感官異常、菌落總數超標是單獨個體現象,主要原因為供奶公司配送的運輸車輛超量、超層、超壓堆碼,產品包裝受到擠壓碰撞,產品包裝的密封性因嚴重擠壓受到隱性破壞,導致產品與空氣接觸受到污染。 這又是一例農村中小學“營養餐”質量不達標引發的學生中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問題令人警醒,不容忽視:政府采購的“學生奶”在運輸環節受到污染,卻仍然“一路暢通”成為12名學生的“營養餐”,運輸、配送過程明顯存在的“監管盲區”暴露無余。 石門縣位于湘西北,土家族、漢族等多民族雜居,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尤其多。當地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道路蜿蜒起伏,超載車輛行駛在鄉間,難免會有顛簸,產品包裝的密封性因擠壓受到隱形破壞并非沒有可能。然而,政府部門不能因此對監管職責有絲毫怠慢,畢竟農村中小學“營養餐”質量容不得半點疏忽。 這一中毒事件表明,即使在采購環節充分把關,保證“營銷餐”供應端無安全隱患,卻仍然無法保證運輸和配送過程安全可靠。供奶公司車輛超載、超層、超壓堆碼,為什么沒有任何政府部門發現并制止?“學生奶”在發給學生前,是否有必要的抽檢抽查? 誠然,農村中小學“營養餐”是個新事物,地方政府之前并沒有實施經驗。但正因為如此,相關部門才要更加重視質量和安全,對采購、運輸、采購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發揮好“把關人”的角色,決不能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可能會危及學生健康的漏洞。唯有如此,方能讓那些遠在異鄉辛苦打拼的父母們對孩子的健康安得下心來。 農村中小學“營養餐”是國務院2012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營養餐”惠及的260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不僅要吃得到,還要吃得好,吃得安全。杜絕類似中毒事件再次出現,需要為政者帶著體恤之情將“惠民工程”做好做實。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把好農村中小學營養餐質量關 容不得半點疏忽
·智趣教育 小學生自編程序控機器人打球
·京小學生設計“北京精神棋”正式亮相
·小學新生進入學習準備期 家長切勿著急焦慮
·湖南12名小學生喝“學生奶”中毒 乳業公司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