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陳彬 制作Flash、編排彩印報紙、手工創作環保作品……近日記者調查發現,與以前僅是書面作業相比,現在小學生的作業可謂是多姿多彩。老師的初衷原本是為了“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然而,單憑小學生一己之力很難完成的作業只好向家長求助。很多家長抱怨,經常會為孩子的家庭作業、社會實踐、班級工作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可謂“苦不堪言”,這些作業到底是留給學生,還是留給家長?首都師范大學(招生辦)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孟繁華表示,超出小學生能力范圍布置作業,其實是一種“負教育”,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還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額外負擔。 一些作業家長不得不代勞 一周之內用A4紙編排出一張彩色報紙,有報頭、報眼,需要編排出頭條,還有各種小欄目……乍看這一作業,還以為是專業新聞系學生的實踐作業,其實這只是本市一所小學科學實踐課留的家庭作業。“如果家長沒有編排報紙的經驗,恐怕也很難完成這樣的作業,別說一個小學生了。”這位學生家長說,為了幫助孩子完成作業,他花費了一上午的時間找資料、畫版樣,隨后又到附近的彩印工作室進行編排打印,從開始準備到完成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這樣的作業,對孩子來說又有多大的益處呢?無獨有偶,郭女士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學校實踐課要求學生在社區進行社會實踐,并且有社區居委會的蓋章確認。“我們所在的社區幾乎沒有什么適合小孩子的活動,只好給她在別的社區到處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發放環保袋的工作,但孩子太小,我不放心,還得全程陪同,忙活了整整一天。” 豐富作業考驗家長“能力” 一些作業求助家長,家長能力能達到的都盡力完成。然而,一些作業卻也超出了家長的能力范圍。孫女士的孩子今年參加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老師上周末給布置作業要求做一篇Flash作品,“我和老公都沒有制作Flash的經歷,現學也來不及,最后只能到處找朋友給做。” 一位家長在中抱怨,被短信中布置的作業壓得透不過氣來。“兒子在中關村三小上一年級的第三天,班級的短信平臺已經建起。從昨天晚上到現在已經收到數十條提醒短信,從周一著裝要求,到孩子表現,到作業要求,再到上不同的課要準備的東西,再到作業要求……一應俱全。”家長感嘆如今當孩子不容易、當老師不容易、當家長更不容易。 超能力范圍作業實屬“負教育”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孟繁華表示,作業融入了一些科學知識,親手制作,這樣能拓展學生思維,有利于將課本知識活學活用,但如果學生們轉嫁到家長身上,就失去了鍛煉的意義,家長也要量力而行,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其實最終孩子做到什么程度都無所謂。同時,孟繁華表示,超出小學生能力范圍布置作業,其實是一種“負教育”,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還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額外負擔。 新聞內存 某小學校科技小報作業要求摘錄 科技手抄報:8開(27cm×39cm)單面 電腦排版報:A4紙,主要內容用6號字,彩色黑白均可 內容要切題,豐富多彩,圖文并茂,信息量大 排版規范,書寫工整,版面干凈 要有報名(小報的名字),編輯人的學校、年級、姓名寫在報名下 要有中縫,中縫要有內容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河北唐山一小學編“本地版”環保教材
·中小學師生舉行防災演練
·小學生作業“超難”家長代勞“苦不堪言”
·河北一小學自編“本地版”環保教材值得借鑒
·網曝小學生公交車上寫作業引網友熱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