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中小學校內女老師數量占了大多數 在本屆兩會上,不少教育界的政協委員們圍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展開討論。“現在學校出現的‘陰盛陽衰’現象不容忽視。說起女生,個個都像女主播,而男生大多缺‘陽剛之氣’。”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中部高級教師、政協委員劉笑天在兩會上提出了目前在中小學校出現的“陰盛陽衰”現象。記者朱彩玲實習生劉桂秀 中小學班干部女生占7成 記者走訪了省城幾所小學校發現,無論是學校的大型集會活動,還是演講比賽、升旗儀式等,活動的“主角”大多是女孩子,走進教室,課代表、班干部中,女孩子也占了近七成。據老師反映,之所以選擇女生擔任班干部,除了女生學習、紀律好之外,主要是因為男生普遍缺少“陽剛之氣”。 在濟南一所小學的升旗儀式上,記者注意到,從升旗手到護旗手,從主持人到宣誓代表,清一色的都是女孩子,再把目光轉向班級隊列中發現,胳膊上戴著“三道杠”、“兩道杠”的多數也是女生。 “以前在我們的意識里,男生在小學階段不如女生,但一般到了初中高中,優勢就顯現出來。但從現在的情況看,在高中階段甚至高考()中,女孩的優勢還是挺明顯。”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濟南政協委員劉笑天如是說。 女性教師比例過大男班主任很少見 在采訪中很多老師認為,目前中小學女教師比例過高也是造成“陰盛陽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種現象在小學中尤其明顯。劉笑天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我曾經有一個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到我的班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男班主任。” 女老師比例過大,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弊端?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副教授李長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從社會學上來講,女性的特質會讓很多女老師感覺,女孩子的行為更符合她們的標準,這樣會讓一些男孩子在得不到認可的情況下,去適應老師的標準,喪失了部分男孩該有的頑皮、陽剛等。同時,李長偉認為,目前獨生子女家庭的現狀,家長關注孩子過多,壓抑了孩子的一些天性,“其實每個人都有男性和女性的東西,如果在一個男孩身上,男性的天性被壓抑,女性的東西必然會增加,這樣會讓男性出現‘娘’的特質。” “父親教育”不能缺失 “學校教育出現問題,作為老師或學校可以總結,在以后的孩子身上改正,但家庭教育不可復制。因為現在很多家庭就一個孩子,教育失敗了就失敗了。”一位老師這樣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劉笑天委員認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不能缺失。父親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推給了孩子的母親,父親應該用自己的男子漢形象為孩子做出榜樣,避免孩子出現凡事都要依賴母親的行為。 “母親教育”首先要教育母親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母親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山東省實驗中學化學教研組組長、中學高級教師、濟南市政協委員劉沂珍提出了《關注家庭教育,從關注母親教育開始》的提案。她認為,母親也需要知識、技能、品德和智慧,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 劉沂珍認為,據有關資料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孩子對盼子成才的母愛持排斥和抗拒態度,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具有現代知識涵養、有民主意識、能夠和他們平等對話的母親。34.5%的學生認為母親缺乏魅力、語言粗俗、思想平庸;73.8%的學生認為母親自身素質亟待提高;希望母親和他們多交朋友的占81.7%;要求母親多給予獨立空間的占65.9%;53%的學生對母親不講誠信、表里不一表示失望。 山東女子學院專門研究女性問題的田梅英教授說,看中國近代史,梁啟超等呼吁發展中國教育,提出了“少年強則國強”,他們認為當時中國不強的原因是少年不強,而少年不強的原因則是因為母親不強,因此提出了“母親教育”的概念。“我認為,救人要先救己,你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必須要讓自己努力成為什么樣的人。也許你達不到,但必須要讓孩子看到,你有這個信心和努力。”田梅英教授說。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京:中小學老師評“教授”須過英語關
·中小學教育現“陰盛陽衰” 父親教育不能缺失
·內蒙古沈陽兩省市嚴禁中小學校寒假期間違規補
·重慶山村小學校長希望給山里娃一間溫暖宿舍
·美國中小學教育 社會資源服務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