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如果問老師像什么,估計大半的人第一時間應該會想到“園丁”,但是寧波一位今年9月份就讀六年級的女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導游”。最近這篇名為《園丁與導游》的小學作文在上得到了眾人的掌聲。記者為此趕往寧波,找到了該名學生就讀的華天小學,并見到了她的班主任王老師。出于種種考慮,王老師和女孩的父母替她本人謝絕了記者的采訪,但授權本報刊登作文的全文。與此同時,由這篇作文引發的關于“老師的定義”的大討論,也從線上一直熱到了線下。 [網絡熱點] 班主任曬學生作文,幾天內跟帖破萬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的合適老師這個職業嗎?”最近,一位今年9月份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女生瑤瑤在作文中的疑問,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她隨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老師像導游,帶領我們去游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 9月10日教師節當天,瑤瑤的班主任王老師在其“我們1班”里貼出了這篇作文,短短幾日內就有4萬多次轉發和高達1萬多條評論。“這都超過我現在的寫作水平了,無地自容。”不少網友如是留言。 記者注意到,“我們1班”是寧波市華天小學六年級1班班主任的,雖然沒有認證,但在上已小有名氣,現已坐擁超過33萬粉絲。記者仔細翻閱發現,該里記錄的都是班級里的一些趣聞糗事,博主王老師還會分享學生的作文佳作,《園丁與導游》只是其中一篇。“自從秋天開始/就在刪節/到了冬天/硬把一篇文章/刪成了一首詩。”這首班里學生創作的小詩《冬天的老樹》也深受網友們的追捧。 [記者采訪] 作者瑤瑤今年11歲,曾任校文學社社長 為了進一步了解瑤瑤這篇作文背后的故事,記者日前趕到了位于寧波市海曙區的華天小學。這所小學的大門開在一個小區內,校舍被綠樹包圍,不太容易被發現。記者趕到時正值上課時分,在校門口足足等了三個多小時。“我沒有聽過《園丁和導游》這篇作文。”在與等候孩子放學的家長閑聊時,記者驚訝地發現,該文雖然在網絡上討論熱烈,但是身邊聽說過的家長并不多。 最后在保安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小學校長,再輾轉聯系上班主任王老師。“這篇文章就是一篇暑假作文。當時孩子們的暑假作業有八篇作文的要求,都是自由命題的。瑤瑤上交的文章中就有《園丁與導游》。”王老師在交流中介紹,瑤瑤今年11歲,曾經擔任過學校文學社的社長,還是班里的體育委員。 當記者提出想與瑤瑤交流時,王老師遺憾地表示,瑤瑤開學之后生病患了肺炎,現在正處于康復期,并沒有來上學。記者還想與瑤瑤的父母談談,了解一下瑤瑤的成長經歷和寫作這篇作文的花絮,但也被婉拒。瑤瑤的父母通過王老師表示,孩子身體還沒好,不想引起太大關注,不過《園丁與導游》一文允許本報全文刊登。 華天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學校注重培養孩子多方面發展,王老師對此也很有心得,但他不希望過多關注影響學校正常秩序。而王老師本人也表示,教授孩子如何學習是本職工作,也不愿意過多談論。 [線下調查] “老師像()”答案各異,但均呼喚回歸師道尊嚴 對于“老師像()”這樣一道填空題,現在的學子和曾經的學子們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呢?昨天,記者就此話題展開了一個線下微調查。受訪的20人中,包括與瑤瑤年齡相仿的5名小學生,以及已走出校門的上班族。市民劉先生一家四口也很積極地進行了答題。 面對記者的提問,5位小學生均條件反射般給出標準答案,“老師像辛勤的園丁”,“老師像指路的明燈”,“老師像蠟燭”……之后,他們才講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答案個性十足。“我的老師像溫度計,有時冷,有時熱;還有一種意思,你對他冷他就對你冷,你對他熱他就對你熱……”“我希望老師像‘超級電腦’,不管是學業還是游戲都‘問不倒’。”劉先生的兒子今年11歲,他沒有給心目中的老師貼統一的標簽,而是說出了期待:“我希望有一個不布置作業、愛笑的老師。” 90后白領小朱稱,在他心目中,老師像個導航員、領路人,“一名好老師,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人生軌跡。”他稱,最不喜歡那種喜歡打擊學生自尊心的老師。“我讀初二時,有次作文課上,語文老師批評班里一名同學的字寫得太難看,‘像雞爪爬一樣’,還在那名同學的本子上用紅筆寫了類似的話。雖然老師沒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誰。那名男生當場就哭了。這個老師的做法讓我真的很憤怒。”反之,小朱讀大學時的一名女老師,就很受他的尊敬。“這位老師是位讀社會學的博士,平時很喜歡與學生交流,她會以很自然的方式教我們如何看待事物、看世界。” 劉先生的母親是位50后,她用詩意化的語言來描述心目中的老師:“老師像一艘大船,托著學生們遠航;老師還像大江大河,每個學生就像小溪流,在老師的幫助下也成長為江河。”而作為75后,劉先生和夫人表示,老師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懂心理學,能夠成功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像先知,像長兄,像同一個團隊里的Leader”。 幾乎受訪的每位成年人都在交流中表達了同一個心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老師。希望因一篇小學生作文引發的關于老師定義的討論,能夠有助于老師的形象回歸。一方面,老師認真地傳道、授業、解惑,另一方面全社會也格外提倡師道尊嚴,給予老師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園丁與導游 華天小學六年級1班瑤瑤 幼兒園時,老師說:“老師就像園丁,哺育你們成長”;小學低段時,考試試卷中出現“老師就像園丁,哺育我們成長”的句子;高段時,會出現“老師就像(),()”這類的題目,深受“園丁”思想教育的我們,大都會不假思索地寫上“園丁”……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的合適老師這個職業嗎? 去百度上搜“園丁”,第二種解釋就是“可比喻為老師”,但去輸入其他詞匯,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師”這種解釋。由此可見,中國的“園丁思想”被牢牢鎖住,連百度、字典也承認了它的“功勞”。但我始終覺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統一的,正如人們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發現我們腦中比喻老師的詞,幾乎都被“園丁”所占有了,難道沒有其他了?嗯……肯定還有!哈!我想出來了!導游!是個挺合適的詞,以后再有這種問題,我就填“導游”,可以擺脫“園丁”的束縛啦! 導游……真的真的挺合適: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每個人所發現、拍的景色都不一樣。老師教我們的內容是一樣的,但在某些人看來,這個對自己有幫助,另外一群人呢?感覺那個適合自己。同樣的知識,而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觀園丁、花草,就不一樣了:這些花草的命運都已經是安排好的了。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在風雨中,有園丁的保護,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過是發芽、吸取營養罷了。它們只需要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游,帶領我們去游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 瑤瑤的這篇作文,近日成為網絡熱門轉帖。家長授權刊登 記者 查睿 高艷 (新民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學校規定可騙壞人 小學生問違不違反學生守則
·哈市中小學下周“敞開大門”家長可零距離“視
·班主任曬小學生作文:希望老師像導游不像園丁
·學校規定“可騙壞人” 小學生問違不違反學生守
·曝南昌一小學交錢補課可優先當班干部 校長否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