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期末考試沒考好的學生,這個寒假只怕沒法淡定了。據媒體報道,一些小學布置寒假作業采取“按分定制”,期末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少做或不做作業,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在“保量”的基礎上還要加量。一些教師回應,按分定制作業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然而,許多家長對此卻非常反感。 判斷“按分定制”寒假作業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看教師的行為究竟是不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依據是“材”,核心是“教”,說白了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獨特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終要達到促進學生成長的目的。作業量加加減減,關注的是知識點落實,和“教”固然能扯上點關系,但與根據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尚相距甚遠,育人的作用實在有限。 就目前而言,且不說“按分定制”作業涉嫌歧視,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單看以“非因材施教”硬充“因材施教”,在這種自我蒙蔽式幻象的指引下,教育工作者只會沿著應試歧路越走越遠。牧風/文 大西瓜/繪 (中國教育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小學生解雞兔同籠難養問題獲封“十佳小院士”
·北京西城區小升初:北片優質校將向南片開放
·破解小升初困局 發展民辦教育才是解決之道
·小學寒假作業“按分定制”離因材施教遠了點
·家長接不了孩子 上海”看護服務”陪伴小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