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人數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網羅、壟斷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因學校大、創(chuàng)收多、高考()成績相對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當做政績—近年來,這一類所謂的“超級中學”異軍突起,引起社會關注。(9月7日《珠江晚報》) “超級中學”是應試教育中產生的龐然怪物,其問題有三:一是,造成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超級中學”是某些重點學校集中起一定范圍內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從而取得較高的高考錄取率,再憑高考成績吸引更多學生,結果造成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更加集中的惡性循環(huán)。二是,催生了教育亂收費和教育腐敗。不少“超級中學”利用這些“尖子生”獲取的高考佳績來提高學校身價,擇校價格越炒越高。三是,嚴重干擾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優(yōu)質資源集中在少數學校,成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的障礙。 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必須合理控制學校辦學規(guī)模,“超級中學”明顯違規(guī),必須盡快消除。 但“盡快”是幾年?我看,如果立即限制“超大學校”招生,只要把已經進學校的孩子送走就行。因此這個“盡快”可以是“最遲3年”,全部解決“超大學校”的問題。那么,教育部門究竟有什么安排?請給出一個答案。“盡快”總不能變成遙遙無期的空頭支票吧。 (廣州日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中國“英才計劃”首次將中學生納入培養(yǎng)范圍
·“盡快”叫停“超級中學” 不能是張空頭支票
·兩高中生為爭女友“決斗” 經調解將文明競爭
·不能任由“超級中學”侵蝕教育公平
·北京十余所高中辦國際班均經教育部門審批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