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淮安9名中學教師被辭退調查:最好資源在私立校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某鄉鎮中學的教師張剛(化名)至今后悔“當時進城當老師”的決定,因為他認為自己幫助老板從老百姓那里掙錢。 對比于教書育人的角色,他陷入職業倫理糾結之中。 幾年前,當地政府出臺政策,支持私立學校公開招公辦教師。作為鄉鎮里最優秀的教師,張剛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城區的私立學校。 后來,因為孩子考上淮陰中學,違反了淮安中學教育集團的規定,他又被“貶”回到原來的學校。 張剛發現這里變化很大:盡管校園硬件設施先進,但鄉鎮里的大部分孩子都進城讀書了,鄉鎮學校很難招到學生。 連日來,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淮安市淮安區調查發現,當地數百名優秀的公辦教師在私立學校任教。包括張剛在內的不少學校教師都認為,公辦教師任教私立學校,導致公辦教育進一步萎縮。這不但是教育資源的浪費,更造成了當地新一輪的教育資源不均衡。 公立學校最后收的都是成績一般或家境不好的學生 溪河中學教師秦城(化名)最近壓力很大。 他所在的初中今年招來40多名學生,但溪河鎮小學今年畢業生人數是112人?!坝?0多名學生被城里的私立學校挖走了”。去年當地小學畢業生有167人,該校只招到35人。 秦城說,鄉鎮學校招不到學生的現象普遍存在,而生源流失并非撤點并校導致。 據他的不完全統計,在當地30多所鄉鎮學校中,人數超過200人的學校只有4所,有5所學??側藬档陀?00人,剩下的學校都介于兩者之間。 秦城了解到,今年整個淮安區小學畢業生有5700人左右,但三所私立中學占了招生大頭:文通中學招了約2450人,曙光雙語學校招了約1100人,外國語學校招了約500人,剩下的30多個公立和私立學校“瓜分”最后的1700來名學生。平均下來,每個學校只能招到60人。 為什么公辦學校這么沒有吸引力?首先是招生方式“敵”不過私立學校。 秦城說,當地規定鄉鎮學校只能在6月1日開始招生,但是小學5月1日一放假,私立學校蜂擁而上,把很多學生招走了?!稗r村學校在招生上吃虧”。 往年,私立學校會給每個小學畢業班成績排名前5名的學生家長打電話,通知他們參加入學考試。 很多教師都懷疑是小學班主任把學生家長通訊錄“賣”給私立學校。這次,他們做了試驗,“要挾”當地某小學的幾位班主任不要把通訊錄交出去。 最后,這些班級前5名的學生家長,仍然接到了私立學校的電話。 這讓秦城很懊惱。他說,私立學校大掃蕩式的招生方式,招走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家境不錯的學生,一批成績中等、家境中等的學生家長選擇“隨大流”,向私立學校繳納高額的借讀費。最后留給公辦學校的是成績一般或者家境極不好的學生。 秦城說,鄉鎮學校陷入惡性循環:沒有好學生,老師們工作沒有動力;教師們沒動力,學校也出不了好成績;沒有好成績自然不會吸引學生和家長。 在溪河中學公布的教師資料中,不乏中學高級教師和一級教師。 溪河中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為了改善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這幾年來,政府沒少撥款給學校。比如,花數十萬元挖了一口井;學校建起嶄新的塑膠跑道和兩棟3層的男女宿舍樓…… 但是先進的學校硬件設施也吸引不來生源。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宿舍樓只用了一層的幾個房間,二、三層至今未投入使用。 公立學校最好的教師都集中在私立學校 為了供孩子上學,家住淮安農村的劉琴(化名)過上了節衣縮食的生活。 她唯一的孩子剛從文通中學畢業。她算了一下,當時的借讀費是9800元,每學期學費1500元,住宿費500元,開學還有書本費、資料費和講義費等等。3年花了7萬多元,“還算節省的”。 劉琴和她丈夫都是農民,在家種地的收入無法供孩子上學。后來,丈夫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劉琴則留守在家照顧老人,并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工廠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覺得特別累”,但無論刮風下雨,她都沒有休息過。 雖然離家幾公里的鄉鎮中學有很好的設施,孩子可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但劉琴看到其他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也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她看來,鄉下學校的師資不如城區的私立學校,城區的老師更負責,對孩子也很嚴厲。 所以,她和丈夫咬咬牙,準備挺過這幾年。 今年,劉琴孩子中考成績650多分,而淮安中學的錄取分數線是674分。如果要上淮安中學,劉琴還要交32800元的借讀費。這是她丈夫在外打拼一年的收入。 但對劉琴來說,借讀費只是第一步,劉琴不敢想象的是以后還要交納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校車費等各種費用。 在淮安農村,像劉琴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據公開資料,淮安區是一個擁有120萬人口的農業大區,農村人口占總人數的75%。這是蘇北最貧困的地方,家長如果在農村種地,很難供孩子上私立學校。 當地一位長期研究基礎教育的老師周鴻(化名)曾專門找到文通中學的20多名畢業生了解3年的花費,統計下來,住校生在7萬元左右,陪讀生在13萬元左右。 隱性付出更多。學生太多,家長們希望老師能對孩子多關照一些,平時少不了送禮。遇到節假日請老師吃飯也是家常便飯。周鴻認為有些家長是“打腫臉充胖子”。 每年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被送到城區私立學校去。究其原因,周鴻說,原來公辦學校最好的教師如今全部集中在私立學校,這成為影響家長們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中不少學生因為跟不上進度,不得不轉學回到鄉鎮初中。公辦學校成為他們最后的選擇。 當地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薄弱學校的辦學硬件條件。淮安區教育局局長胡金浪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農村存在一批薄弱學校,嚴重影響了農村義務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私立學校教書,保留公辦學校教師身份 淮安“公辦學校最好的教師如今全部集中在私立學?!保从诋數匾粋€政策—私立學校可以自由招聘任何公辦教師來學校任教。 這一政策始于1999年。當地進駐的第一所民辦學校—淮安外國語學校,是翔宇教育集團屬下的學校。公開資料顯示,這所民辦公助性質的學校于1999年9月1日開學。 據一位曾在該校任職的教師陸聲(化名)介紹,淮安外國語學校是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它開學后不久,淮安中學初中部就停辦了,一些教師就分流到該校任職。 按照政府“民辦公助”政策,學校與政府簽訂協議,工資由私立學校發放,公辦教師編制繼續保留在原校,并承認公辦教師身份。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按公辦學校待遇辦理。教師可以在任何時候回到公辦學校。 淮安中學(記者注:改制前)老校長陳廷偉回憶,1996年,淮安中學比淮陰中學還要好,當時學校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共30個班級1600多名學生,教職工三四百人。其中,初中部18個班,約五六十名教師。 據參加過淮安外國語學校招聘的陸聲回憶,當時鄉鎮學校教師工資每月600元,還經常被拖欠克扣,有時候拖半年才能拿到工資。而私立學校的工資是公辦學校的3倍。所以,有幾十名教師報名應聘,最后只留下5人。 陸聲回憶,2000年以后,翔宇教育集團董事長王玉芬想把淮安中學也買下來。她與政府簽訂合作意向,給地方免費建一個公共體育場,替政府辦一所高中,若干年之后還給政府。 此舉遭到淮安中學師生的強烈反對。王玉芬不得不宣布放棄購買淮安中學。 沒想到,這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家級示范高中有了新的買主。 公開報道顯示,2003年7月30日,淮安市楚州區(現淮安區)人民政府與《今日中國》雜志社高級記者高尚梅簽訂聯合辦學協議,組建江蘇省淮安中學教育集團。 按照協議,高尚梅出資1億元,在新城區征地300畝建設淮安中學高中部,獲取現淮安中學的經營權,同時還獲得淮安中學、文通中學除土地以外的實物形態資產,辦初中部。 協議規定,聯合辦學后學校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教師實行聘用制,學生收費不得高于本地區同類學校水平。簽約當天,高尚梅向楚州區捐贈300萬元,用于該區體育場建設。 這一次,沒有任何師生站出來反對。 文通中學一位中層領導介紹,高尚梅把淮安中學高中部搬到了新校區,原淮安中學校園給了文通中學。 2003年,當地組建曙光雙語九年一貫制學校。此后,當地幾家民辦學校開始了生源大戰。 陸聲說,淮安區內最好的高中、初中、小學都是私立的。私立學校把學生招滿了,很多去公辦學校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不太好或家里經濟條件一般的。 陸聲說,經過10多年發展,私立學校已經形成賣方市場:家長都要走關系花錢把孩子送進去,而私立學校已經基本滿員,再也不愁招生、不愁錢,“連招生廣告都不用做”。 但鄉鎮學校的老師們也逐漸失去希望。隨著生源急劇減少,教師也大量賦閑。現在很多學校規定,為了減少開支,教師50歲以上可以不上班。 “改制最后還是苦了家長?!标懧曊f。 不過,很多家長的意識也在發生變化。有一個鄉鎮,今年有小學畢業生220名,當地的鄉鎮中學招了185人。這次公立學校終于戰勝了私立學校。(本報記者 李超 實習生 高崇) ?。ㄖ袊嗄陥?注:改制前)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淮安9名中學教師被辭退調查:最好資源在私立校
·江蘇9名中學教師因子女報考其它學校被辭退
·河北衡中學生赴越南斬獲國際化學奧賽銀牌一枚
·非京籍考生再告北京考試院欲報考普通高中
·非京籍考生再告北京教育考試院欲報普通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