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是11月25日,還有一個多月2012年就會過去,年底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則是一個新的開始,該找工作了。 根據初步的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80萬,預計明年將達到699萬。面對號稱史上最大的就業壓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從哪些方面給予大學生幫助和引導呢? 22歲的小趙來自廣西自治區青州,和姐姐、弟弟在家務農不同,三年前她選擇了到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人力資源管理,因為有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習背景,她的簡歷并沒有做的很絢麗。 小趙:我的簡歷都是比較簡潔明了,蠻突出重點吧,里面都說,優秀的簡歷都是只有一頁紙的。 畢業在即,她第一志愿就是想找一個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崗位,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有點殘酷,直到現在小趙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專業有關的心怡崗位: 小趙:就是很多用人單位都是要求從最底層做起,一般的就做服務員,工資也是剛過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然后就覺得有點低。 小趙為此很苦惱。 小趙:這個專業都要要求有經驗嘛,要么就要求身高,這種問題覺得對我們這種身高比較偏矮一點的同學就覺得比較壓力,比較難找,像我們這種應屆畢業生根本就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他們都要求有工作經驗。 還有一個問題是小趙發現企業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并不暢通。 小趙:單位嘛,他們來招人的就只有一個人力資源的人來面試官,但是在他要去面試的人,去那個公司面試的人就有20幾個人,在那兒擠著、等著,而且根本就擠不進去。 一方面是企業需要招錄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一方面是應屆大學生苦于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如何解決供求雙方這樣的矛盾,對此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副主任謝瑗回應。 謝瑗:對于這種情況,我們人社部門是已經連續三年實施了這種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這個就是針對企業想要有工作經驗的,學生現在又沒有工作經驗就不了業,怎么辦呢?我們通過搭建就業見習的平臺,認定一批就業見習的單位,讓這些企業提供見習崗位學生到這里來見習,見習完了以后,比如最長不超過12個月,一般都是3到6個月,見習完了以后,用人單位也熟悉了這些學生,學生也認同企業的文化,通過見習提高了崗位工作能力,最后有一部分畢業生能留下來。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即使留不到這個企業,但是企業給他出具一些見習證明嘛,他最后可以到別的地方再去求職。 謝媛:我們要推動各種好的政策,包括就業見習政策、培訓政策、社會保險的政策、崗位補貼的政策等等一系列還有小額貸款等政策,通過加大工作力度,促成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能夠進一步落實到位,幫助畢業生就業和自主創業,這是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就是強化服務,今年這一塊我們更多是想通過組織有供求對接性很強這么一個現場招聘還有網絡招聘,能夠提高畢業生就業擇業的針對性,幫助他求職成功。 就業服務周讓小趙和同學們看到了曙光。她的同學周立剛認為,這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周立剛:在我們學校的招聘會,可以找得到工作。我們大專生的又沒有很多的經驗,如果我們到大的人才市場來說機會就會小一點。這對我們應屆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機會。 周立剛還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周立剛:我覺得政府的話可以的話,應該更多引進一些好的企業給我們,給我們應屆畢業生多一點的機會,因為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應屆畢業生剛剛出來沒有經驗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了學生們的呼聲,逐步出臺的政策會滿足學生們的要求。 信長星:幫助大家求職找工作,通過開展一些現場招聘或者網絡招聘活動,給大家提供就業信息,需求信息,搭建一個供需對接平臺,給大家開展政策的咨詢、就業指導等等,幫助他們轉變就業轉念,提高就業能力,開發崗位。引導大家到基層,到城鄉基層,到中小企業各個方面,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拓展就業領域。(記者劉玉蕾 李瑩廣西臺記者梁泰) (中廣網 劉玉蕾 李瑩廣西臺梁泰)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近700萬學生將畢業 人社部出臺政策釋放就業壓力
·企業招聘豬場飼養員要求本科或碩士學歷
·天津大學舉行2013屆畢業生雙選會 就業形勢漸好
·教育部:嚴禁在校園發布歧視性招聘信息
·中國研究生就業面臨結構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