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開始以數字來劃分一代代人。70后,80后,90后……網上流傳一個笑話來區別70后、80后、90后,其中一條就是“工作狂基本是70后,80后拒絕加班,90后拒絕上班!”社會對90后灌上“非主流”、“不靠譜”甚至“腦殘”標簽。甚至有用人單位認為70后做事有責任心、踏實,80后“眼高手低”,90后更是“沒有責任心”“個性太強”,事實真的如此嗎?值得深思。 90后一代成長在資訊發達時代,他們比70后、80后所接收的訊息要更多更廣,他們有個性,有想法,有沖勁……相對于默默接受,他們更敢于說“不”!而對于即將步入職場,與80后搶飯碗的90后來說,他們的就業理想和就業目標越來越理性和務實。他們能夠理性地看待社會現象,并根據自身實際客觀地調整就業理想。他們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閑,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注重發展機會,趨向于給自己帶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工作,就業心態也更加務實。 每個人都會有職業理想,但是否每個人都能真正實現這個理想呢?理想可以推動人往更高的層次發展,但實現理想卻需要與現實相結合,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對撞中尋找一個平衡是所有初入職場的人所面臨的問題。媒體報道的清新縣90后女孩毛偉玉為自己構思下的“金牌月嫂”夢,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夢,卻是這位90后女孩基于現實考慮,通過掌握技藝,結合自己愛好所達到的理想與現實的平衡。 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是不少大學生所希冀的。但來到90后這一代,“專業對口”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了,與70、80后喜歡往大城市擠不同,90后多數人愿意回老家發展。究其原因,不少90后已經意識到在大城市,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大,迫使他們就業觀逐漸回歸理性。選擇從實際出發,實現自我價值已經突破了“專業”和“到大城市”的限制,在他們看來,他們已經做好了“從基層做起”的準備,他們相信通過努力,終會一步一步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 曾有媒體報道,90后求職者看重錢也看中閑,他們不愛加班,喜歡規律的上下班時間,甚至是彈性的上班時間。有專家認為,90后求職者的要求看似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但實際上是反映了勞動者權利意識的覺醒,比如他們反對無休止的加班、無固定節假日等,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筆者認為,90后的求職者正用自己務實理性的觀念,努力撕掉社會以往加注他們身上的標簽,成長讓他們漸漸與“非主流”、“不靠譜”、“腦殘”等形容詞相剝離。他們的理性就業觀如一盞明燈,正確指引著他們的未來職業生涯,使他們在紛繁復雜,充滿變幻,充滿挑戰的社會競爭中更加堅定、自信、從容和充實,最終他們也將能從理想和現實中尋找到一個平衡。戚瑩瑩 (南方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大學生曬就業賬本 研究生貶值令人唏噓
·90后求職 在理想與現實中尋平衡
·福建明年起取消本科師范生跨系統就業培養補償
·MBA職場:管理團隊中的人格組合
·“90后”初涉職場 如何排除心理路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