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據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2013年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因此,民眾戲稱2013年為“史上最難就業年”,就連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建筑專業也遭受著同樣的命運。究其原因,是多種問題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涉及包括學生自身的基礎能力、實踐能力、知識儲備與行業發展需求等原因。華工廣州學院建筑學院針對這一癥結問題,采取多種措施,有效彌補和解決了學生在專業領域里對各種知識及能力的相關需求。“人居環境系列名家論壇”講座是該院品牌活動,從2012年開始舉辦,邀請了建筑學領域知名專家、教授和行業精英對學生進行多次的專業學術講座,學生反響熱烈,取得良好的效果,希望通過一系列講座,讓學生了解到建筑學科的發展方向,接觸建筑學科的前沿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指明道路,讓學生了解建筑行業的現實狀況,把握建筑師的工作內容及所需能力,拉近學生與行業的距離。 “人居環境系列名家論壇”受邀人士既有名校教授、業內專家,也有社會上知名的建筑師。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工作經驗、案例,向學生們展示了建筑設計方案的形成過程,內容涉及建筑文化、古建筑風水、建筑美學、古村落保護應用、建筑現狀與對策、建筑技術與職業素養、嶺南本土建筑、園林、城市文化復興、建筑場地分析、建筑表現等,從古到今、從本土到國際、從理論到實踐,幾乎涵蓋了建筑學各個領域,勾畫出一幅廣角的建筑藍圖。 華工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建軍教授,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追溯對中國傳統人居環境(風水)的認知,樹立風水的科學觀念,向學生們展示風水與自然環境學、人居環境學的關聯性。 華工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唐孝祥教授告訴學生們“建筑美學不等于美的建筑,建筑美不是預成的,而是在具體的審美活動中生成的;建筑美是建筑的審美屬性與人的審美需要在審美活動中契合而生的一種價值。” 瀚華的主創設計師之一,法國總統獎學金獲得者許迪,告訴學生們說“一個好的建筑應當從土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新的建筑要融入到原有的城市形態之中,能與原有的城市節奏相協調,可以有個性但不需太突出。建筑設計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單體設計,更重要的是,它應當是城市美麗容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理念也是我作為一個建筑師要追求的目標。我認為沒有最好的建筑,只有最合適的建筑。” 廣州“思哲設計”公司創始人之一、境藝術設計大賽(筑巢獎)金獎獲得者羅思敏告訴學生說:所謂“城市文化復興”不是指讓城市回到過去,而是指通過適當的修葺,讓飽涵故事的建筑既保存其歷史的韻味又能適應當代的城市。不同時期的建筑是不同時期城市文化的標志,也是城市的歷史文化所在。建筑設計不應追求千篇一律,一座城市在破舊立新時,古老的建筑可以通過合理的修葺與新設計的建筑并存,這樣更能讓城市多一些歷史的厚重、多一些文化的韻味。 講座中,學生們紛紛表示對設計方案的分析尤為感興趣。他們從中認識到“建筑設計方案的形成不僅要靠思想,更要受歷史文化、周邊環境、建筑用地、資金、政策、雇主要求等多方面的影響”;“一個成功的設計方案既要滿足居住需求,又要傳承歷史文化”;“自己的建筑方案變成現實建筑,光靠建筑設計的圖紙是不行的,還要結合建筑場地的具體情況,還需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多做調查,不斷的修改方案”;“建筑師不能僅僅追求金錢,要勇于承擔責任,建筑師的設計其實是在改變世界”;“傳統的建筑風水并非都是子虛烏有,有些理論還是有科學依據的,是民間建筑經驗的總結”;“把自己的建筑設計思想變成設計方案,是需要做大量的場地分析,有時還需翻閱大量的當地人文資料,了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建筑的美是一種整體的美,缺乏周邊環境的襯托,再美的建筑也將失去神韻”;“對于傳統建筑的保護,不能僅限于修復一種手段,有時可以用現代的建筑表現手法”等等,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拉近了學生與行業的距離,推動學生開始理論聯系實踐。 每次講座的提問環節是學生們最活躍的時候,學生都不愿放棄與專家、教授、精英人士親密接觸的機會,求教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了解當前的建筑行業的情況,詢問建筑行業的熱點問題。通過講座中的互動,學生可以及時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調節學習計劃,緊貼社會需求。學生反映說“各講座主講人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進行精彩演講,同學們對建筑設計的理解更進一步,使大家清晰的看到建筑設計領域所存在的問題,有醍醐灌頂的作用”。“以前自己總認為建筑設計就是簡單的設計房子,聽了講座后才知道,設計房子只是建筑設計的一方面,設計還要考慮人文因素、周邊環境因素等”。“自己以前畫設計圖紙的時候,先把建筑設計好以后,再去對周邊的環境進行設計,聽了講座后才明白,建筑設計前要對建筑場地做大量的分析,要通過對建筑場地的分析來考慮建筑設計的方案,否則真的會鬧出把休息用的八角亭設計在通風口上的笑話”。 經過1年多的實踐,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建筑學院的“人居環境系列名家論壇”講座對學生的學習幫助極大,學生不再閉門造車,所提交的設計作業也更加的規范、更有可行性,學生逐漸成為建筑行業的應用型人才。 華工廣州學院建筑學院成立于2011年6月,本科四年學制,授工學學士學位。該院依托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學科優勢和資源,本著“立足需求、突出實用”的人才培養原則,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扎實的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及景觀設計等專業知識的人才。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緊抓教學質量,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注重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建筑學教育理念與方法,向打造一流的建筑院校努力。 圖文/華工廣州學院 孫忠儒 張杰(新華教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求職故事:一張籃球賽mvp證書 幫學生找到工作
·面對就業壓力 華工廣州學院舉辦系列高品質講座
·沈陽校招碩士月薪三千 是否孝順列入招聘內容
·山東赴清華招聘 千余崗位七成要研究生
·碩士求職幼兒園只給1000元:離預期差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