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2014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于10月24日-2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關注個人職業發展,符合時代要求,希望借助年會這一國際化平臺,讓與會者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及世界教育的最新發展趨勢,探討教育包括國際教育對培養現代社會所需的各類人才所起的作用和成功經驗,幫助政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幫助與會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推動校企合作。以下是論壇嘉賓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校長Bertrand Monthubert發言稿件: Bertrand Monthubert:非常感謝,也非常高興今天來到這個會場,我兩年以前參加了第二屆的論壇,當時我是剛剛就任校長的職務,所以當時也在想加強和中國的合作,現在我們已經走過了一段路,簽署了合作協議。當然還有很多富有成果的交流,就像今天一樣我們都已經實現了。 我們叫做圖盧茲比利牛斯聯合體,法國各個地區的大學形成聯合體在比利牛斯地區有科研單位和工程師學院組成的聯邦。這樣一個議題都是非常珍視和重視的。 當我們談到高教和科研,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這確實是一個挑戰。我們現在的社會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大家都非常清楚。我這里舉幾個例子,像氣候變暖、能源、衛生、人口,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法國或其他地區和國家,我們都面臨這些非常巨大的挑戰。這些挑戰就要求我們要更多的開發新的知識,并且把它轉化,所以要發展科研。盡管說我本身是一個數學家,也談到了人文科學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剛才所說的挑戰而言。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人受到很好的教育,能夠獲得新的知識和科研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把科學的知識在所有的層次進行傳播和普及,特別是在政府部門、高級公職部門和企業層次。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歷史,在1990年的時候確定了一個戰略是關于博士學習。我們制訂了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就是把創新的精神宣傳到企業當中去,在政府部門剛剛也是一個新的概念;第二個目標就是建立一個杠桿機制能夠使更多的學生進行博士的學習,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博士生的數量翻一番。但是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在1990年的時候有5000個博士論文,現在我們看右側的表格,在2000年以后是8000名,2010年是12000名,所以這個增長還是很高的。我已經說過了,我們主要是能夠鼓勵他們進入企業工作,以前博士主要是被視為要準備進行高等教育或進行研究的,現在我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愿望,就是增加博士進入企業工作的數量。非研究領域博士生的增長,這個目標也是難以實現的,因為從失業率來說也是最低的,包括其他的一些文憑、碩士。但是我們現在認為失業率8.5%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要找一些解決方案。 我們來看看一個諷刺意味的漫畫圖,也就是我們的精神狀態,大部分的博士都希望找到一個研究崗位工作,但是企業不會認可他們在博士學位得到的一些能,所以第一個是文化方面的問題。第二個問題,企業希望能夠錄取一些工程師,而在研發的團隊當中可以看到54%的是工程師,剩下的是13%是博士。這其實是一個課題,因為企業還是更喜歡工程師。 怎么能夠惡性循環和固有的觀念呢?我們應該相互的彼此改進,不要把這樣的狀況延長。我作為大學的校長非常清楚有一個化學諾貝爾獎獲獎者,他本人最開始也是學習技術的,我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化學國際實驗室,他也在那里做博士。我們有什么樣的方案呢?第一個,要采取一些行動首先是在博士生本身方面采取行動,第二個是在企業方面采取行動,第三個是在政府采取行動。 在法國的行政體制也是比較復雜的,法國的行政結構、高級公職部門和一些其他結構組成,這些內容都是非常復雜的,對于外國人解釋是非常難的。法國人是非常了解的,因為他們是在這里生長的。我想政府層面的問題不再多談了。我們政府正在采取一項行動,以便能夠使博士更好的進入公職部門,這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能夠進入最高層的決策層面,同時也要通過學科博士生的作用,作博士生方面建立了一個圖盧茲博士生學院。這樣一個專門用于博士生的項目,這個是我們專門做給學生的廣告,能夠更好的強化博士的價值,特別是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各個層面。 有三項任務,第一,幫助博士生能夠發展自己的就業項目,除了學術的領域之外,他們是最容易進入的領域。如果在一個私營企業做博士論文的話,比如他們和企業簽訂一些合同來做一個專門專業的論文,企業可以幫助他們設想自己未來的一些職業生涯,可能會有其他的一些可能性。第二,為此,要幫助這些博士生來開發國際化的能力,比如說和其他的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領域進行對話,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通常可以使他們開啟新的視野和機會。第三,對于我們學校培養的博士生要推進他們職業生涯的發展。這是我們每個月向博士生發的月刊。 有幾個問題,第一,你認為教師是博士生唯一的選擇呢?我們希望給他們開闊一些新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我們學校完成博士論文。第二,要有創業的精神,幫助他們來接近企業的領域。甚至想到去鼓勵他們有創新的想法。第三,通過一些特殊專業的培訓,提高他們的一些能力。當然這些能力可能不一定是直接在崗位上工作的這種能力,比如說像一些溝通的能力,更好的管理他們的項目,更好的設想他們的論文等等。如果說我今天是博士生接受這樣的培訓,要確信在很短的時間有能力對于將來有很豐富的想法。 第三類行動,也就是對于他們能力的總結,博士生能夠意識到在研究過程中所看到的能力,一般來說博士生是為了研究而做博士,所以這已經是培訓很好的媒介。除了研究之外,他們也應該有一些創新能力,比如如何管理團隊、管理項目,這些研究之外的一些能力、學術之外的能力,使他能夠意識到自己做一些什么,然后把這些能力完全集中在一身。 最后就是一個辦公室,我們設立一個辦公室是專門用于管理博士生,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做的話,還要觀察他們,也就是還有一個觀察室來看看博士生職業生涯的變化。我們采取了很多的行動,這些行動并不是非常復雜,也不是特別的成本昂貴。但是現在已經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說對于企業方面也采取了一些行動,不僅要針對博士生做一些工作,還要針對企業做一些工作,比如一個企業想錄取一位博士生的話,也是有一個為了企業自己的健康著想的口號。一般以開放明確的方式告訴他們,所以組成了一個團隊已經開始運作了。比如圖盧茲有一個就業市場,在最近的一次招聘會上更多的企業相比去年來說表示愿意來錄取博士生,而且提到了一個博士生也是屬于所需要的文憑。這也只是一個開始,但是這樣一個開始應該說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在結束之前,我們這樣一個設想是對于圖盧茲比利牛斯山的聯合大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能夠令我們榮耀的得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和大家分享,可以更好的承認我們總體上有這樣一個背景,或者可以出現高質量的成果,這都是大家承認和贊揚的。謝謝! 我已經來中國一個星期了,我想跟大家說一下重要的障礙,我想找獲獎者的簡歷很難,諾貝爾網站有上不去,維基百科也上不去,也就是在無法在中國通過維基百科找諾貝爾獲獎者的信息。我想中國在這方面還需要發展,很多高等教育者需要做研究,也希望未來大家能夠訪問圖盧茲學校網站。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加州大學的歐文分校:整體就業率在85%以上
·教育部就業指導中程衛星:勿跟風“文憑熱”
·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幫助博士生發展就業項目
·Sophie Bejean:加強中法教育交流 促進就業
·Paris-Saclay大學:文憑含金量高 高就業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