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北京雖然只是“過渡方案”,但是其中已經透露出“北京異地高考的門檻相當嚴苛”。 就門檻設置來說,北京在過渡方案中規定,參加北京市中職、高職招生者需要提供“五證”(即父母在原籍地戶口本原件、北京暫住證、在原籍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合法住所證明和工作證明),并對考生學籍和父母社保繳納年限有著嚴格要求。 “雖然公眾希望未來北京的異地高考方案能在這個過渡措施的基礎上把門檻降低,但是現在看來,北京在異地高考方面的門檻設置極高,開放的程度極低,而且也很難期待未來能有多大突破。”熊丙奇說。 十余省份公布方案 國家層面統籌成期待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異地高考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 隨后全國已有十余個省市區公布各自的異地高考實施方案,其中,黑龍江、安徽、重慶、河北、湖南、浙江、吉林、遼寧8省市確定在2013年正式實施異地高考方案。 對于目前各省份出臺的眾多方案,熊丙奇呼吁應在國家層面對異地高考的方案進行統籌。 他認為,就目前來看,教育部應在三個方面進行工作:第一,督促地方嚴格按照目前公布的方案來執行;第二,要根據流動人口的數量來統籌協調招考指標,盡量做到指標均衡;第三,針對一些地區的“借考”政策,國家應該出臺具體的實施方案,協調各省份之間的政策對接和信息溝通。 其實,從國家將異地高考方案制定的權限下放地方開始,就已經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反對聲音。有聲音指出,異地高考方案交由地方各自制定,必然會導致地方因各自利益而自設門檻,從而導致方案實施效果大打折扣,且地區間政策無法有效對接。 “不要以為各個地方出臺了方案,異地高考的問題就能一了百了解決,現在真正的矛盾才剛剛開始?!毙鼙嬲f,異地高考的解決不適合簡單采取放開報考條件的方式,應將高考改革和推進異地高考結合起來,打破按計劃錄取集中錄取制度,“高考制度不改革,異地高考就沒出路。”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河南出臺異地高考政策:須具當地學校正式學籍
·京滬粵異地高考政策被指苛刻 國家統籌成期待
·北上廣出臺異地高考政策 強調“過渡”引爭議
·專家談異地高考政策:未來穩定性還有待觀察
·廣東出臺異地高考政策 分三步四年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