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的轉型 “今天民辦高校生源萎縮的困局,早就預見到了。”青島飛洋董事長盧飛成語出驚人,他表示,學院從2006年起開始轉型,就是為了避免今天的困局,可惜這次嘗試并不成功。 2006年,青島飛洋達到了一定規模,對即將到來的生源下降、招生越來越困難的趨勢看得很清楚。創業人才是社會所急需的,當時國內卻沒有一所大學能夠系統培養。青島飛洋的轉型是希望率先抓住這一人才市場空缺,爭取更多的生源。 從這一時間起,青島飛洋先后投入了3億多元,開始探索創業教育。 其中包括,青島飛洋投入了2億元建設了18層的創業大樓,向全球中小企業創業聯合會(ICSB)申請作為中國創業協會會長單位,盧飛成也成為中國創業協會會長。同時,青島飛洋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10多所高等學府和100多個知名企業創建了“全球創業論壇”戰略聯盟,并于2009年和2010年舉辦了兩次全球創業論壇。原本,青島飛洋還計劃為實施創業教育建兩座教學樓,因經營不善而作罷。 青島飛洋斥巨資投入創業教育、編寫相關教材、舉辦全球創業論壇的舉動,仍然在業內引發了爭論。許多教育界專家都曾勸盧飛成,創業不需要設專業、創業人才無法用課本教育出來。山東一位要求匿名的民辦學院院長直言,連國內最知名的公辦院校也不敢輕言嘗試,作為民辦高校在這一領域投入巨資,風險太大。 2008年后,中國高中畢業生人數正如預期一般開始逐年下滑。伴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國參加高考人數從2008年的1050萬人下滑到2012年的915萬人。其中山東生源減少27萬人,生源下降人數全國最多。 東營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張汝山分析道,一方面是全國高考人數下降,另一方面出國留學 () 、復讀再考、放棄大學外出打工,都使得高校生源被分流。近三年,我國出國留學的學生數量分別同比遞增了24.4%、27.5%和24.1%。 可青島飛洋投入巨資的轉型并未收到預期的效果招來的生源依然不多。青島飛洋學院院長張秉庚坦言,創業教育在中國是新生事物,社會市場不成熟。在招生時,許多學生、家長難以接受。報考高職學院的學生,家里往往不富裕,他們普遍存在誤區,認為創業就需要大筆的資金,冒著天大的風險。 而盧飛成抱怨道,青島飛洋連續六年向教育部申請創業專業,但直到今年教育部才發文制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 從2006年開始,青島飛洋的轉型既分散了教育投入,也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生源數量一直在下滑。 對于生源即財源的民辦高校來說,生源下滑至六成以下就意味著虧損。為了挽救敗局,2011年招生時,青島飛洋打出“學費直降兩千”廣告來吸引生源。副院長劉國慶直言,只有學費降下來,與其他民辦高校相比,學院才有先天的優勢。 不過,用降低學費招徠生源顯然是飲鴆止渴。一位建工系學生告訴記者,近來學校教學質量明顯下降,許多老師紛紛離職,甚至在2011年開學時學生連本正規教材都沒有,學校發的全是自行印刷的講義,字體模糊不清。如果考試不及格,補考還要每科交100元的“重修費”。 生死時刻 面對300人的新生和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張秉庚一臉的愁容。他坦言,低于5個人的專業,學院將予以撤并。當然,這將是在與學生充分溝通與動員之后。有些公共課程將進行采取合班教學的方式。 青島飛洋教師數量最多時可達800余人,目前只剩下約250人。近來,因生源不足、校方經營不善,已然拖欠了在校教師兩三個月的薪水。學校撤并部分專業后,部分教師也將被相應裁撤?!澳壳?,高考市場積累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今年部分高校將會面臨滅頂之災。目前這種苗頭已經顯現出來?!背谭狡秸f。他指出,導致部分民辦高校難以為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育政策的不公平。國家教育資金、資源、相關政策都在向公辦高校傾斜,從專業設置到國家課題再到生源,都被一流大學壟斷了,民辦高校等二、三流大學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目前,我國財政給予公辦高校每個學生每年1.2萬元的撥款,而民辦學校完全依賴學費運轉。 “民辦高校大多建校時間短、硬件差、專業少、社會聲譽不高,學費還比公辦收的多,學生擇校當然會首選公辦高校。何況許多公辦學校如今也招生不足。”夏季亭感嘆民辦高校招生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民辦高校的困境不僅僅招生不足,招到的學生素質也普遍下降。以山東為例,以前少于400分的畢業生很難有大學上,可近些年山東民辦高校??谱畹屯稒n分數線降到了180分。 國外民辦高校有著多種融資渠道,如社會勞務收入、基金支持、企業贊助等,國內公辦高校也可以憑借著政府信用貸款,可民辦高校只能依賴收取學費,滾動發展。 在盧飛成眼中,對于民辦高校歧視性政策還在于沒有給民辦大學投資者提供一個來去自由的資金通道,沒有正常的退出機制?!渡鐣k學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教育機構在存續期間,可以依法管理和使用其財產,但是不得轉讓或者用于擔保?!钡谌邨l規定,“教育機構的積累只能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辦學條件,不得用于校外投資?!薄稉7ā放c《物權法》也分別有學校資產不能用作抵押貸款的相關規定。 盧飛成表示,當初建校征地時盡管價格便宜一些,但政府規定,土地只能用于從事教育。加之無法抵押貸款,這些年投入的7億多元都被圈禁下來。而教育投入的回報只允許8%至10%,使教育機構在中國上市失去了意義。 北京天有教育咨詢公司董事長兼CEO周中斌認為,資本市場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即產權明晰、可以交易、實現贏利,但目前教育政策使大多數資本不敢投入到教育事業。這極大限制了中國民辦教育的發展。 事實上,青島飛洋的股東自2011年就萌生了出售的想法。但盧飛成卻發現,學院只能賣給其他民辦高校。可在聯系了多家民辦學院后,最終沒能轉讓出去。 張秉庚說,學院已經發展到這個規模,能拿出幾個億收購青島飛洋的民辦高校鳳毛麟角。況且,全國生源大幅下滑,不僅民辦高校,就連公辦高校也陷入生源荒,社會資金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投資民辦教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復讀生群體調查:“不甘心”是原動力
·高三生網上“拼友”熬夜苦讀
·高校學生軍訓出現6000人次看病現象的警示
·大學第1課講孝道 3000新生被催眠后痛哭
·民辦高校遭遇生死劫 180分錄取仍無人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