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偉德 10月27日,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將于11月底開設超級富豪班。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徐勇表示,將在11月底開設后EMBA教育,要求報名者是50億以上身家的企業掌門人。只招收30人,學期兩年。目前已有人報名。 EMBA教育首創于芝加哥大學管理學院,其對象主要是企業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等精英群體,適合正在商場實戰的高層管理者。正是因為如此,從邏輯上講,以高管為代表的“技術精英”才是EMBA教育主要對象,而以決策和宏觀方向為主旨的企業掌門人,則應退而求其次,除非其所在企業只是一個家族式或個體化的存在,企業老總既是老板也是管理者,同時也是打工仔,事無巨細都由其一個人完全操持。 在國外,參與EMBA教育被看做是一項投資,因而EMBA教育也多為企業精英,這也體現了“學以致用”,否則就是一種資源浪費。客觀說,EMBA教育雖無法律定位,但其招生范圍有著某種共識,雖然國內EMBA教育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國家賦予培養院校招生、錄取和培養方式上較大的自主權,使EMBA教育基本上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接軌,但一些學校還是堅守著應有的底線。早些年,清華大學(招生辦)就曾將一名愿出25萬美元就讀,但不符條件的老板拒之門外。 雖然市場化運作不排斥對金錢的崇拜,但EMBA教育“超級富豪班”的赤裸還是突破了防線,“50億以上”、“企業掌門人”這樣嚴苛的條件設置,讓人對招生的本意產生了懷疑——這不像是為給企業培養更為優秀的管理團隊,而像給富翁們臉上貼金,也給學校打廣告?!俺壐缓腊唷敝亓考壯矍蛐屓藢χ猩酱髮W管理學院印象深刻,只是這印象是否如預想中的那樣全是正能量,恐怕還得在心中打一個問號。大學究竟是為誰服務,大學的功能究竟是什么,解答出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回了大學教育的靈魂。 即便是市場規則允許,大學也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商人,甚至唯利是圖。“超級富豪班”的糾結之處在于,一是在招收的主體上有失正當,本是對“術之者”雪中送炭,卻變成了對“道之者”錦上添花。作為全球EMBA項目排第11位的優質EMBA教育資源,用在關鍵處才符合社會期待與厚望。二是嚴苛的條件設置背離了招生的公平原則。招生的條件是什么?自然是看有無潛質和相應的能力,而不是其身價和身份。唯“身份”和“身價”是舉的招生,不是諂媚是什么?否則,何以設一個50億元的高門檻,難道49億就沒有這種資格嗎? 從對權力擁有者的關懷備至,到給體育明星等名人給予特別照顧,大學教育的這些親權、諂富、媚名的做法,已然背離了其辦學的宏旨,傷害了基本的教育公平,使得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加權勢化、富商化和階層化,作為群體流動,以及改變命運的通道,卻成了最不堪一擊的“控制閥”,教育底線的滑落,也必將加劇社會規則的失范,而這樣的后果,已經不止于“大學之大”的吁嘆這樣簡單。 (每日甘肅)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宜賓學院被指出臺教師職稱評審政策保護關系戶
·桂林一高校副教授被指野雞大學畢業 待遇被追回
·湖南洞口高考司鈴員提前響鈴一審被判緩刑
·業內人士談大學排行榜:部分高?;ㄥX買名次
·不同年代“高考備考成本”:30年漲超8萬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