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教改就要“啃”硬骨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專家認為,推進異地高考是邁向教育公平的大勢所趨,必須迎難而上。 “改革遇到困難很正常,不能因此就退縮、拖延,而應該積極應對,找準各方利益的平衡點。”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學籍認定最長不應多于6年,要讓真正隨父母務工上學的考生得到資格認定,把利用金錢、權利能夠隨時拿到學籍人排除。同時鑒于今明兩年的特殊性,可考慮采取部分臨時措施,允許補報消除公眾顧慮。 針對異地高考可能引發新一輪高考移民的擔憂,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景斌表示,要從根本上認識高考移民和隨遷子女的本質區別,前者為參加高考而移民,后者的認定前提是隨遷,要求在當地高考。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為了防止為子女空掛學籍、偽造虛假工作證明等問題,應推行電子學籍,進行聯網核查、信息公開,并對各地招生計劃指標進行動態調整。 加大教育投入是實現升學機會均等的重要保障。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曉明教授認為,可考慮在大城市首先開放高職教育,逐步降低由職業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門檻,使更多“農民工二代”獲得在城市發展的一技之長。 儲朝暉等專家還表示,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各地考生升學機會的平等。在目前全國平均錄取率超過70%的情況下,穩步推進異地高考,更廣泛地推進自主招生,建立公開、透明、專業的招生體系,有利于實現更大范圍的教育公平。(完)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異地高考壓力不一 如何尋找教育公平的平衡點?
·學霸回校介紹真實大學:從校花與食堂談起
·浙江高考報名今日正式啟動 異地高考同時報名
·內地學生赴港應試“美國版高考”場外廝殺
·河南出臺2013年保送生制度 學生自愿且一生一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