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聯合咨詢會上教師為家長答疑 每年4月,密集的校園開放日、高校咨詢會,熙熙攘攘的咨詢大軍,堪稱高校一景。在校園開放日、高校咨詢會上,家長、考生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多少考分能考進理想中的大學”這類問題。 就在今年的校園開放日、高校咨詢會召開前夕,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招生辦)、北京科技大學五校招生辦呼吁,考生要謹慎填報二志愿,避免被錄取后不來報到的情況;同時,還要注意專業名稱的變化以及選專業的邏輯。 究竟是什么讓高校招生辦在招生旺季之時,做出了“潑冷水”的舉動?背后的問題,透過近期召開的高校咨詢會可見端倪。 二志愿 “占坑不來人” “老師,你們學校預留了多少二志愿?”“報二志愿的分數比一志愿高,還是低啊?”……在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大興校區舉辦的全國高校聯合咨詢會上,北京化工大學招生就業辦公室主任趙靜被家長團團圍住。 趙靜已被無數個家長、考生詢問過“二志愿”錄取的問題,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我校二志愿錄取比一志愿錄取高了121分,“如果考生的分數剛上一本線,千萬不要冒險填報二志愿兜底”。 據介紹,為了爭取優質生源,不少高校都預留出少量的二志愿名額,招收一志愿高校未被錄取的高分考生。但在通常情況下,同一專業二志愿錄取會比一志愿錄取高出百余分,對于分數相對較低的考生,把希望寄托在二志愿上并不是明智之舉。 而最令高校招生辦苦惱的是,二志愿考生錄取后,每年報到時總會少幾人。2012年,北京郵電大學計劃招收20人,流失了9人;北京化工大學錄取了24人,僅20人報到;北京林業大學錄取了18人,實際報到數為16人。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韓經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高分使得二志愿考生的選擇余地較大,通常未報到者可以通過復讀、出國留學 () 、就讀港校等途徑作再次選擇。此外,高校不可能把全部的二志愿預留專業設定為熱門專業,“考生往往產生"高分去不了最好專業"的心理落差而拒絕報到”。 記者了解到,北京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二志愿均為“平行志愿”,不同于按“順序志愿”,一志愿不被錄取,剩下的5個志愿,只要達到分數線在錄取上地位均等。 “這就意味著高分考生比低分考生更受保護。表面上看解決了公平問題,但卻是將選擇簡單化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招生辦老師說。 他解釋,目前北京考生是在知道分數、排名后選擇高校,易出現“拿分數撞學校”的情況。一類問題是,一些高分考生會以入讀某專業為條件,作為選擇某所高校的標準。另一類問題則是,國內排名一二的專業,也需要上清華、北大的分數,但這時候高分考生想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高校,家長、學校、地方政府則會以能上清華、北大,為何上其他高校為由阻攔。 為此,他建議將“考后平行”改為“考前平行”,“起碼考生可以根據平時的成績去填報喜歡的高校”。 中外合作辦學,低分吸引考生忽視了什么 大興一中考生小雨在多所高校咨詢臺前,反復地問著中外合作辦學的問題。“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招不招調劑的考生?能不能兩年后,從外專業轉過去學習?如果不適合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能不能入學后轉到其他專業?” 小雨得到的答復大多是“不行”,有的則直接建議她放棄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考慮入學后的短期海外游學。 在今年的咨詢會上,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依舊是一大咨詢熱點。不少高校干脆直接將歷年普通專業的招生分數和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分數貼在咨詢臺上。為了吸引考生報考這一學費動輒五六萬的專業,一些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比普通專業分數線低了40~50分。 然而,比起普通專業大類招生、專業分流,以及靈活的轉專業政策來說,錄取至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考生則不允許轉專業。 北京交通大學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今年首次在國內招生,北交大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史貞軍表示,之所以不允許中外合作辦學的考生轉專業,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一定的辦學規模,確保國外交流時有充足的生源量;另一方面,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錄取分低于普通專業,從保證公平角度也不允許。 現場某高招辦教師告訴記者,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可以說是“一錘定音”選專業。考生只要達到錄取線,校方不得拒絕錄取;中途不允許轉專業,至多轉入非合作辦學的同專業學習。“如果學生作錯選擇,很可能要一錯四年。” “當然,從培養角度來說,高校是愿意招收對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史貞軍建議,填報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考生需要謹慎選擇,首先要喜歡國際交流的辦學方式,其次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要了解收費狀況和限制政策。 選擇專業仍要避免唯分數論 咨詢會上,高校還重點提醒家長、考生留意專業名稱變化及新專業設置。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李雪華表示,此次調整是根據教育部()專業整理工作執行的。“隨著社會、市場需求的變化,專業名稱必須有所規范。”她告訴記者,雖然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的專業名稱發生變化,但培養目標及教學內容并沒有發生改變。與此同時,一些專業的內涵、外延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也作了相應的調整。譬如城市規劃專業改為城鄉規劃專業,過去城市需要規劃建設,如今新農村建設也涉及規劃布局的問題,所以才有了相應的調整。 此外,響應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高校還誕生了一批與環境相關或相交叉的新專業。北交大新增了城鄉規劃等專業,北建工今年新增了風景園林、環境設計、環境工程三個專業。 李雪華表示,專業調整期的家長、考生的不適應感是短暫的,但仍要提醒他們在查詢往年的錄取成績時,對照舊的專業名稱來進行。而對于新專業的報考則要注重院校的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研實力等等。 她提醒考生報考時不要“唯分數論”,“至于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各有利弊,但就市場檢驗、就業等方面來看,首選專業比較合理,因為升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畢業后又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為重要”。 (科學時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異地高考三大準入條件被指太苛刻 網上引熱議
·“毛主席語錄”成香港高考試題 考生“被考倒”
·內蒙古:2014年起將執行新的高考加分政策
·評論:拿什么拯救已經“變質”的高考加分制度
·北京2013年高考題調難度減負 招生目錄5月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