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今年將首次招收本科生,名額為300個,其中25個將留給北京考生。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今年將首次招收本科生,名額為300個,其中25個將留給北京考生。 “我們希望招到平民學生,他們淳樸、吃苦、好學。”昨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教學委員會主任丁仲禮院士攜國科大招生團隊,在北京四中的招生家長咨詢會上如此表示。 這座被外界認為可媲美清華、北大的學府,想讓畢業生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為科研領軍人物,而非公務員()、投行人士或商人。 國科大今年計劃招生300人 國科大前身是隸屬于中科院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期以研究生培養為主,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為何開招本科生?丁仲禮坦言,這是中科院人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丁仲禮說,為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中科院決定讓直屬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合作辦學的上海科技大學開招本科生。 今年,國科大招錄300名本科生,而江綿恒擔任校長的上科大計劃招收200名本科生。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則可能擴大本科招生規模。 4省市綜合評價錄取新生 昨日,國科大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招收的300名理科高中畢業生中,有25個名額留給北京考生。 目前,已確定北京四中等20所京城中學具備校長推薦資格,每個學校可推薦2名學生,直接進入國科大面試。其余北京學生可在3月25日前,通過自薦形式在國科大本科招生網報考,參加面試的自薦生規模將控制在160人。 綜合評價指的是,在錄取時,綜合參考考生高考()、國科大面試、高中學業水平的成績,各占70%、20%、10%。 除北京外,國科大在江蘇、陜西、四川也將采取“綜合評價”形式,各錄取約25名新生,在浙江、山東、遼寧、河南、湖南、云南等6省通過“高考統考”形式招收200名新生。 有機會當院士“入室弟子” 首批本科生將入住國科大玉泉路校區,實行小班制,每人配備一名學業導師,有機會成為著名學者的“入室弟子”,融入其研究團隊。畢業后大多可在中科院系統“本碩連讀”或“本碩博連讀”。 丁仲禮說,已確定406名75歲以下的兩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作為學業導師,負責在課堂外指導學生的科研、規劃、生活等方面。 如此豪華的陣容依舊不能打消昨日現場家長的疑慮,多名家長詢問國科大是否擁有穩定的教師隊伍。 丁仲禮解釋,在此前研究生培養環節中,國科大擁有一批2000人左右的專職教師隊伍,還將從中科院各研究所系統確定負責主講本科課程的崗位教師隊伍,“但科學院不強求教師隊伍穩定,強調的是穩定的教材體系。” ■ 對話 “農村孩子更能吃苦更會珍惜” 新京報:為什么更看重平民學生? 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教學委員會主任丁仲禮院士):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相信這些孩子相對更能吃苦,會更珍惜。我是從這個角度說的,希望能招到農村的平民孩子,但也不能說官二代、富二代就一定不行,他們變化可能比較大,而平民學生,家庭條件不好的話,會更愿意通過自身奮斗緩解家里的負擔,爭取家里的榮譽。 新京報:會追求高考狀元嗎? 丁仲禮:我并不在乎學生的分數,肯定不會主動聯系狀元到我們這兒來,除非他主動愿意報考。另外,狀元大部分都去學管理、金融了,不立志學科學當科學家,學科學苦啊,錢掙得也不多。 新京報:有人說國科大將撼動清華、北大的地位,你如何看待競爭? 丁仲禮:我們跟誰都不會競爭,不想去競爭。就是要把我們的理念、教學體系、培養方式、培養目標宣傳出來,讓學生自己去判斷、選擇,決定是該來國科大,還是該進其他的著名大學。 國科大“綜合評價”具有校長推薦資格的中學名單(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 首都師范大學(招生辦)附屬中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十一學校 中關村中學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陳經綸中學 北京景山學校 北京匯文中學 北京市第九中學 北京第八十中學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第一中學 北京市懷柔區第一中學(記者 許路陽) (新京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浙江理工大學:2014美術類專業招生簡章
·京高考改革擬三年后實施 方案上半年有望出臺
·教育部三大舉措力促貧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
·俞敏洪:高考科目三四門就夠 一些課程學了無用
·國科大全國首招300名本科生 北京本地招2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