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新村小學成了“孤島” 老師為孩子們擋住車流 西北新村小學與西北民族大學西門隔路相望,北臨全線雙向六車道、路寬8米、設計時速為80公里/小時的南山過境公路和蘭新鐵路干線,西臨南山公路伏龍坪隧道口,東、南緊臨戰備公路。隨著南山公路城區段的貫通,四面環路的學校成了困在路網中的“孤島”,難以喘息,無路可走。學生上下學和教師上下班,不得不穿越鐵路、公路,交通隱患極大。為此,學校不得不安排8個崗位,護送學生穿越馬路,但安全隱患并未消除。 老師“拼命”護送學生過馬路 3月7日中午11時25分,放學的鈴聲響起。西北新村小學幾名保安和老師走出校門,他們手中拿著“?!弊中盘柵?。隨后,老師在學校門前的兩條馬路上分段站定。學生走出校門后,拿著信號牌的老師們首先對校門口的第一道馬路開始警戒,為了讓快速行駛的車輛慢下來,他們不得不站在馬路中間,吹哨子揮舞信號牌。 等第一道馬路上的車輛慢慢停下之后,另外幾位老師們徑直從兩條馬路中間的綠化帶穿過,到達第二條馬路,同樣吹哨子揮舞信號牌,給學生“開路”。摩托車、汽車漸漸地都停了下來,車輛越積越多,可學生還沒有過來。見狀,部分司機便試圖搶道。此時,一位女老師直接站在了馬路中間,用身體將馬路封死。 “不用身體擋不行??!我們又不是交警,司機要是不聽我們老師的指揮那就危險了。”站在路中的一位女老師說。兩條馬路的兩頭暫時被擋住,學生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迅速穿越了第一道馬路和第二道馬路,隨后進入鐵路涵洞。 公路四面環繞學校成了“孤島” 看著學生們艱難地過馬路,西北新村小學的校長陳旭方說出了緣由。2012年時,南山公路修到了學校腳下,要穿越學校大部分操場,為此學校不得不讓出8.15畝土地,操場及一部分校舍被征用,原有的8813平米的占地面積目前僅剩3433平方米,銳減了60%。學校的籃球場、足球場還有幾間配套校舍被夷為平地,只剩下目前的一棟教學樓和門前一小塊操場。 陳校長說,2013年秋季開學以來,蘭州市南山路工程完工部分通車,學校周邊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校北臨全線雙向六車道,路寬8米,設計時速為80公里/小時的南山過境公路和蘭新鐵路干線,西臨南山公路伏龍坪隧道口,東、南緊臨戰備公路,學校被夾于公路、鐵路之間半封閉的“孤島”式地形中。學生上下學,教師上下班將不得不穿越鐵路、公路,這對于小學生而言,交通隱患極大。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們過馬路的安全問題,現在安全教育問題已經成為我們學校教學之外最突出的教育問題了,老師幾乎天天都要給孩子們強調過馬路的問題。無論寒暑,學校老師們都要接送孩子們過馬路?!标愋iL扳著指頭說,每天上學、放學老師們要在馬路上設置8個安全崗維護孩子們的行路安全——早7點20分到8點迎接孩子們到校,中午11點20分到11點40分護送孩子們放學,下午2點到2點30分之間再次迎接孩子們到校,下午4點20分到4點40分再護送孩子們放學。 學校四面公路環繞的局面讓廣大學生家長也十分擔心,家長們曾不止一次地向學校表達了孩子們過馬路的危險,一些家長也加入到志愿疏導交通隊伍中,護送孩子們過馬路。另外,交警隊也深知孩子們過南山路十分危險,從去年起,就派交警在上學放學時間段,在學校門口指揮交通。但是交警遇到其他任務時,則不能保障每一天的四個時間段來校門口執勤。 上學放學路很危險生源也逐漸減少 南山路籌劃修建工作始于2006年,當時學校還擁有21個教學班,學生達1200余名,是城關區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學校之一。幾年來,由于南山路工程建設時斷時續,學校拆遷安置工作久久沒有結果,導致大批生源流失。大量學生逐步轉學到其他學校就讀。據統計,近6年來,學生每年以80—100人的速度遞減。陳校長說,按這種態勢,5年后,學校將從1200人左右的大中型學校,逐步萎縮成一所只有300名左右學生的小型學校。 陳校長說,學校前后左右毗鄰鐵路、公路和涵洞,最近處僅一墻之隔,車輛的尾氣、噪音等污染都很大。目前,南山路僅僅是部分通車,待正式通車運行以后,過往的車輛將會猛增,那時汽車尾氣、噪音污染會成倍增加,必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另外,西北新村小學的教學樓和部分校舍與龍尾山北側坡面的最近處不足30米,這段山體屬于南山地區較為典型的黃土臺地濕陷性地層,屬于南山路沿線地質災害治理項目中的伏龍坪崩塌滑坡災害綜合防治區。 還有,根據城關區義務教育學校的發展布局,西北新村小學招生范圍是西北新村、第一新村,白銀路以南西起安定門、東至市政大坡十字的住戶,“也就是西面從自由路至東面的市政大坡,南至鐵道口北至白銀路,總之招生范圍在鐵路以北,但目前學校卻在鐵道以南,學校位置與生源位置太遠。”陳校長說,學校區域內有1.2萬多戶常住人口,82.5%的學生都家住鐵道以北。 土地置換是較好的解決方案 那么,學校的發展和出路在哪呢? 陳校長介紹,近年來,根據學校與各級相關單位的討論、調研以及對廣大家長的走訪,大家一致認為通過土地置換,將西北新村小學整體搬遷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通過對學校周邊的摸底調查,位于學校北側自由路上的蘭州市衛生學校(以下簡稱“市衛?!?近幾年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其現有的校舍、場地已無法滿足該校長遠發展,市委已對市衛校的新址做了重新安排。但市衛校現有的校舍場地,對于一所城市小學來說非常適合。同時,由于市衛校的校舍、場地等都是現有的,小學在整體搬遷時不存在過渡問題,搬遷后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教學秩序的影響。 在摸底調查之后,學校將土地置換的想法,向城關區以及市教育局打了報告,城關區政府也原則性同意該方案。但時至今日,此事尚沒有結果。 新聞鏈接 對于一年來學校的變化,西北新村小學一名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一年前,周圍施工的噪音打破了學校原有的寧靜……曾經處處蕩漾著歡聲笑語、充滿活力的大操場被公路占去了一大半,校園東面綠色的鐵柵欄代替了圍墻,與外面的公路也僅這一墻之隔;曾經鳥語花香、蝴蝶翩翩起舞的小花園,現在樹木被砍伐得所剩無幾、面目全非;曾經的籃球場、足球場、跳遠用的沙坑,都不復存在了……現在伴隨著壓路機的陣陣轟鳴,我們寬闊的操場也不見了,就連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也淹沒在這一片嘈雜的噪音中。同學們每天早晨的課間操和大課間活動也無法正常進行了,我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武漢奧賽考場“藏”在培訓機構 3000小學生參賽
·小學四面環路無路可走 老師護送學生過馬路
·國家提供“新華字典” 惠及1億農村中小學生
·小學門口“垃圾山”給學生通行埋下安全隱患
·湯素蘭委員:《中小學生守則》應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