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黨的理論基礎和馬克思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唯物論觀點始終貫穿在整個申論考試中,有效把握基本原理,對于高效解決一些申論分析題,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對歷年申論分析題的研究發現,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以及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這兩個原理在申論分析難題中表現的最為突出,下面分別結合典型試題進行闡述,以供考生學習。 一、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原理 此原理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涉及這一原理的的題目要求在結合材料的基礎上,運用物質的決定性原理分析思想的情況和本質,運用意識的能動性原理分析應采取的措施。下面以2009年申論第二題1為例進行說明。 對“給定資料3”中林老板的心態進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態所反映的本質問題。(20分) 要求:觀點鮮明,分析恰當,不超過200字。 首先,從個人層面,運用物質的決定性原理,通過對材料的分析知道:林老板既不愿意將企業內遷,瞄準廣闊的內需市場,又沒有能力增加企業的研發能力,推出高端產品,這反映了他安于現狀、只關注眼前利益,滿足于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的心態。 其次,從企業層面,運用上述原理,結合相關材料,很容易得出這種心態反映本質問題:我國當前存在的“兩頭在外,中間加工”的企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迫切需要轉變。 最后,根據意識的反作用原理,得出重要結論: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國部分中小企業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自主創新意識,才能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原理 此原理認為:尊重和認識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涉及此種原理的題目要求在結合材料基礎上,一方面要分析規律的客觀性,真正認識客觀事物;另一方面要分析如何發揮能動性,達到有效改造世界的目的。下面以2011年省級第一題1為例進行說明。 “給定資料4”寫道:“黃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決、善徙’,這是一個為幾千年歷史所反復證明的基本事實。”請結合對這句話的理解,談談對黃河自身規律的認識。(10分) 要求:簡明、完整。不超過200字。 一方面,運用規律的客觀性,結合材料分析黃河生命形式“三善”,揭示黃河的運動規律,進而說明其對人類帶來的二重性影響。 另一方面,通過人類活動是否遵循規律,分析黃河給人們帶來的雙重影響。得出結論:只有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利用黃河,為人類造福。 這兩大原理雖然容易理解,但在使用過程中,不能機械去套用,而是必須按照題目要求,緊密結合材料,才能達到有效解題的目的。 來源:華圖教育 (人民網-教育頻道)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公務自行車如何規避“叫好不叫座”?
·談唯物論在申論分析題中的運用
·談矛盾論在申論分析題中的運用
·年過半百子女拉車帶著父母游歷全國 步行3000公里
·讓學生互扇耳光教師被解職 曾被評優秀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