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四年級的小學生就拿下了中級口譯證書,預備班拿到高級口譯證書。如今,“考證大軍”中,娃娃的身影頻現,尤其是一些原本大學生才參與的考試也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對此,專家表示,口語翻譯更重要的是信息轉換能力和全面的知識結構等,太小的孩子過早投入強化學習可能會適得其反,失去對外語學習的興趣。 暑期過半,記者走訪了滬上幾家培訓機構,各類針對少兒的考證培訓班正如火如荼進行。 記者在一家外語培訓機構碰到了家長王女士。王女士的兒子即將升入預初,她特意趁假期為孩子報了基礎口譯班,17節課,花費近4000元。“孩子假期在家也是荒廢,還不如來學點東西。”這番話引起了不少等候在一旁的家長共鳴。 王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在班里已經算是“大齡”學生了,周圍不少都是即將升入四、五年級的學生。“他第一節課回來告訴我,聽說有三年級的學生考出了基礎口譯,預備班的學生考出了高級口譯。”平時去開家長會,也能經常聽到哪個小孩又考出了口譯證書。“大環境如此,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落后了。”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機構開設的三個暑期少兒口譯班已全部報滿。 相比起家長的焦急,孩子們顯得淡然許多。即將升入初一的雙胞胎小周姐妹,假期里一直結伴上各種培訓班,從奧數、物理,到中級口譯。“不知道周圍有沒有同學考出口譯證。反正媽媽幫我們報了名,我們就來上課。” 據某大型培訓機構中高級口譯教育負責人張小姐介紹,由于目前學生中語言水平普遍提升,語言類證書的考證年齡呈現不斷提前的趨勢。“年齡最小的,四年級考出中口,預備班考出高口。”張小姐說,甚至出現參加培訓的成人考證通過率反而不如中小學生的情況。 從事多年口譯教學的復旦大學丁小龍副教授告訴記者,從2008年以后,中小學生參加口譯證書培訓的比例逐年升高,同學之間、家長之間的競爭心態是一大原因。“可以感受到,中小學生學習口譯的用功程度遠高于成人。因此,其考證通過率也相對較高。” 丁小龍也表示,少兒考證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但其目的決不能僅為一紙證書或滿足虛榮心,應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強迫的結果往往會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另外,學語言是一個需要長期積淀各類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不可因為一紙證書而急功近利。圖為小學生們正在考證培訓班上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學前班提前1年報名難度達3年級 因小學面試過難
·免費國學班報名冷清 家長認為奧數等更實用
·青島推出八個措施治理中小學擇校亂收費現狀
·鄭州焦作許昌教師職稱改革 小學老師有望出教授
·“考證大軍”中現娃娃身影 小學生拿下中口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