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5月30日電 (記者韓潔)從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城西行15公里,顛簸的村間小路旁,白墻灰瓦的中山鄉桂花幼兒園掩映在綠樹間隔外醒目。 這家私人開辦的鄉村幼兒園今年4月剛剛搬到村頭新址,吸引了周邊100多名孩子入園。半個籃球場大的空壩三面被教室環抱,嶄新的兒童健身器械旁充滿孩子的笑聲。 “我一直夢想辦一所鄉村幼兒園,兩年前在山上村里自家建幼兒園,沒場地也沒專職老師,孩子多了就非常擁擠。如今搬到山下,一些變正規了,才感覺夢想真的實現了。”談起幼兒園的新變化,園長余志榮頗有感慨。 幫助余志榮圓夢的,是當地政府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國際救助兒童會以及世界500強企業聯合利華合力實施的“山村幼兒園計劃”。 2009年8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青海省海東地區樂都縣率先啟動“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隨后試點擴至云南等西南貧困地區。2012年起,“山村幼兒園計劃”作為“早期發展項目”學前教育的核心部分,在貴州、四川等地逐步推行。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說,兒童早期營養與教育狀況對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由貧困導致的嬰幼兒營養不良、生長遲緩、缺乏基本的早期啟蒙教育,將對一生的學習技能和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形成貧困的代際傳遞和惡性循環。 調查顯示,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兒童健康與教育都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 “根據相關研究,父子兩代人在收入方面的一致性,我國高達0.6。只有對貧困家庭嬰幼兒的營養和教育實行科學及時干預,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第一關。”盧邁說。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當地共有76所幼兒園,全部被列入“山村幼兒園計劃”,覆蓋約6000名幼兒。 “其實洪雅縣并非最貧困地區,幼兒園毛入學率也不低,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它具有足夠的代表性。”項目負責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方晉說。 他告訴記者,“山村幼兒園計劃”不光解決幼兒園短缺孩子無學上問題,還旨在推動“山村幼兒園”由“有”到“好”。國內很多貧困地區普遍面臨幼兒園師資短缺、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導致事故頻發,洪雅試點重點探討提高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路徑,更具借鑒性。 據洪雅縣副縣長萬勤芳介紹,學前教育是當地各類教育中最薄弱環節,幼兒園辦園水平普遍不高,突出表現在基礎設施差、師資缺口大且專業水平低,山區幼兒體質健康水平低,城鄉發展不均衡。目前全縣僅兩所公辦幼兒園,絕大部分為民辦幼兒園。 18歲的胡麗娟是洪雅縣職業技術學校一名幼教專業在校生,去年8月進入桂花幼兒園當志愿者。包括她在內80余名幼教專業學生通過“山村幼兒園計劃”進入當地民辦幼兒園進行實習。 “專業老師的加入對改善幼兒園教學有很大提升,通過參加‘山村幼兒園計劃’,我也有很多機會到其他幼兒園參觀學習,了解關于兒童營養、發育和早期教育的相關知識,對改善幼兒園教學幫助非常大。”余志榮說。 為該項目提供支持的國際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首席代表畢雅說,發展兒童早期教育,教師的培訓非常重要。在中國,一些地區幼兒教育仍存在“小學化”傾向,應通過培訓引導幼兒園科學教學,避免幼兒過早接觸小學知識,加重幼兒心靈負擔。 中國教育發展目標明確,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方晉表示,希望通過“山村幼兒園計劃”,探索一種政府與市場合作模式,幫助更多鄉村民辦幼兒園,逐步縮小城鄉兒童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差距。 (韓潔)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中國山村幼兒園——邁向教育公平的新探索
·200平方米民宅塞進170個孩子 無證幼兒園被取締
·警方取締“六無”幼兒園 200平民宅藏170個孩子
·幼兒園購新校車剎車失靈 廠家稱只維修不退貨
·山東濟南一幼兒園被指報名收千元“周轉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