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的利弊 為避免這種風險,出現了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確解決了考生落榜的風險,但讓政策制定者始料不及的另一個情況出現了:高校叫苦不迭。在高考前或高考后估分填報志愿的時候,由于“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報考某一所高校的考生成績是比較分散的。高校可以招收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某些高校可能招收到分數比較低的學生,另外一所高校也可能招收到分數比較高的學生。生源多樣化得到了保證。而生源多樣化是保證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不同類型的學生在一起學習,才能相互啟發,相互砥礪,共同進步。每一個學生都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了更多的東西。但在高考后知分填報志愿且實行平行志愿方式下,某一分數段的學生都集中在某一所高校,甚至是某一個專業。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往往只有幾分之差。某一專業的招生計劃只有幾個人,但報考這一專業的同分考生可能有上百人,連錄取誰不錄取誰都變得相當困難。這進一步加劇了對高考分數的比拼——相同分數的考生還要比較“小分”。換句話說,考生的落榜風險可能降低了,但考生被某一專業淘汰的風險卻加大了。高校的生源變得高度同質化。這種方式阻礙了不同成績的學生在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高校之間的分流,人為地把高校分為三六九等。在高考前或高考后估分填報志愿的情況下,北大、清華不一定能夠全部招收到分數最高的學生,其他學校也可能會拿到一些求穩的高分考生。但在高考后知分填報志愿方式下,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絕不會去選擇其他高校,每一個考生都根據自己的分數選擇高校,每一所高校的錄取分數都成為考生和社會判定該所高校教育質量高低的唯一依據。地方政府用盡各種方法提高本地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各高校用盡各種辦法提高自己的錄取分數線,搶奪高分考生。所謂“北清神話”由此而來,高校“招生亂象”根源于此。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招生亂象”,就必須改變目前高考后知分填報志愿的方式,從制度層面改變人們行為的激勵方向。 (光明網-《光明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山東高考有望推行平行志愿 避免錄取大小年現象
·山東高考錄取或推平行志愿 降考生志愿填報風險
·湖北高考所有批次實行知分填志愿
·北大招辦主任:高考知分填報志愿方式的悖論
·復旦大學校長:抱著功利目的選專業未來很難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