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應龍 倉定志老師所著《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形成策略》一書,我認為值得推薦。 201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在數學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四基”,即:“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其中“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也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不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點綴。數學活動經驗與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技能的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并駕齊驅,成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教學的又一個重要內容。 目前,關于數學活動經驗的基本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研究仍然十分薄弱。一線教師對相關研究成果缺乏系統認識,對課堂上如何促進數學活動經驗形成等實踐研究不足,缺乏引領,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頒布才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倉定志老師就圍繞學生數學活動經驗形成的必要條件和數學活動經驗形成的教學策略,寫出了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一定理論價值的專著,實在是可敬可佩! 倉定志老師準確地把握課改新動向,對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以教材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案例為主導,從“數與代數”、“幾何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四大領域進行了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形成了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 這本書首先介紹了國內外對學生“活動經驗”與“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傳統認識與研究現狀,分析了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特征以及獲取與累積經驗的途徑,使讀者能夠從整體上認識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特征。其次,作者審視了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價值以及發展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從整體上分析了發展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時代背景及其必要性。再次,分別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大領域,結合數學課堂實踐研究,總結出一系列數學活動經驗形成的教學策略、案例典型。最后,作者著重介紹了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評價原則、標準及方法。 這本書也是倉定志老師多年來對“活動教學”研究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總結,其思想前瞻,案例鮮活,剖析深刻,充分展現出最新的教改實驗成果和成功經驗,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2001年金秋十月,我和倉定志老師相識于遼寧師范大學,一起參加國家級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三大模塊:理論與技能、考察與實踐、課題研究。當時,倉定志老師對全體學員作了“小學德育活動課程研究”的專題報告,積極倡導和踐行“活動教學”的主張,得到教授和同學的一致贊同。 2005年他成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后,一如既往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創新。他組建“智慧樹”俱樂部,引領老師們不斷提高專業水平;他開通“智慧樹”小數網,為學生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他總能不斷創新,創建一系列尊重學生天性、展示學生才華、引領學生自主發展、催生更高需求的“數學節”等多彩平臺,以此煥發出了學校教育與數學課堂的活力和魅力。 通過這本書,倉定志老師生動而形象、準確而深刻地詮釋了時代對數學課堂的新要求。幫助學生獲得并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這也是我國小學數學老師共同探求的目標。(中國教育報 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探索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的經驗
·北京雷鋒小學的小學生積極勸的哥別拒載導盲犬
·滬9所小學和幼兒園將建不同主題植物生態探索園
·多地打響中小學減負攻堅戰 減負不能再隔靴搔癢
·政協委員張福成: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