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生稱寧愿留作業 否則家長會報更多班 論壇上母子說到動情處相擁而泣。 “小主人論壇”熱議教育部()“減負十條規定” 教育部近期出臺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減負十條”)引發社會熱議。日前,在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舉辦的“小學生減負大家談”小主人論壇上,150名學生和家長,踴躍表達了對“減負十條”的看法。 “孩子們,你們覺得自己的作業負擔重不重啊?”面對主持人的提問,現場齊刷刷舉起很多小手。 “語數英三科中,英語作業最多。做完老師的作業,還要做家長布置的很多作業。” 登峰小學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在論壇上感慨:“作業永遠做不完”。 面對孩子流露的真實心聲,小孩的媽媽在現場回應,說到動容處,幾度哽咽落淚。“我留的家庭作業比較重,比較多。小孩轉學時英語成績不佳,整個暑假階段,他白天上補習班,晚上去醫院打吊針。平時周六,也一直在補課。每天完成老師的功課后,我會附加語數英的家庭作業,聽寫英語單詞,聽寫不好就罰抄。我想跟小孩說聲‘對不起’,作為媽媽,應該反省自己,給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 對于“不留書面作業”的規定,現場過半數的學生紛紛拍手稱快,但也有不少同學表示反對。“不留作業,肯定有更多的興趣班。”東風東路一位小學生的發言獲得現場很多小學生的共鳴:“只要不留作業,家長就會報更多的補習班,這樣負擔會更重。” 廣州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兒童心理學家晏秀祥: “減負十條”政策推出后,要有相對的配套政策,要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還要求有與之配套的評價體系,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績是衡量一切的指揮棒,學校、家長、老師、社會不得不為這個指揮棒而努力,這就需要改變評價模式,不能以單一的分數來論學習的成敗。 家長要加強對減負的認識,家長若不明白減負的意義,十條規定難以推行。中小學的很多課程是符號,文字是符號、公式是符號,用符號解釋符號,無論怎么學,都是符號。家庭要充分讓孩子把學校學的符號與實物建立聯系。 文、圖/記者黎蘅 實習生方浩娜 通訊員梁慕枝(廣州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甘肅隴西縣一小學亂收費被省教育廳通報批評
·中國中小學將設責任督學 公開照片聯系方式
·小學生稱寧愿留作業 否則家長會報更多班
·上海嘉定區一小學推出禮儀微課程
·上海嘉定區一小學推出“小暢學禮儀”微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