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學科的兩名老師,能不能同臺上課?昨天,福州三中在市級教學公開周上,就有這樣一節課,讓人大開眼界。一名政治老師、一名地理老師,兩人像是在講相聲,上了一堂創新課。 偶然機緣兩學科同臺上課 大約兩周前,福州三中要舉行教學公開周,老師們遞交了課題。地理老師蔡永泉報的是“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政治老師鄭其瑞報的是“從福州內河變化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看題目,兩人的課題似乎風馬牛不相及。 各自報完課題,兩人在學校遇上了。一打聽各自的課題后,蔡永泉說:“地理也有涉及福州內河,不如我們一起上?!编嵠淙鹨宦犚埠芗樱X得是個好創意,于是兩人一拍即合。 其實,不同學科同臺上課,在福州的中學并不是沒有先例。不過更多是一種“拼盤”,比如上半段是A學科,下半段是B學科;或是以A學科為主,然后B學科老師以這節課的一個教學資源出現。 但鄭其瑞和蔡永泉希望實現的是,“課堂上你一句我一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在講相聲”。這樣的一節課,真的能贏得喝彩嗎?兩個人開始了一周多的磨合、探討。 兩個人上課比一個人難多了 昨天上午第二節課,在福州三中高二(1)班,鄭其瑞和蔡永泉的公開課開講了,題目是“從福州內河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臺下除了高二(1)班的全體學生,還有黑壓壓一片來自各校的聽課老師。 “我們從小生活在福州,生于斯長于斯。福州建城已經2200多年了,這座城市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蔡永泉老師用一段優美的開場白開始了這節課。鄭其瑞就巧妙地接了下去:“那么,假設有一位外地的朋友,請你擔任小導游,你會帶他們到福州哪些地方游玩呢?” 就這樣,政治老師和地理老師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啟了課堂教學。這堂課主要立足福州地理環境與地域傳統文化,用政治學科和地理學科的滲透,探討地理環境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課上完,兩人心中的石頭才落下地來。“兩個人上課比一個人上課難多了?!编嵠淙鹫f,因為兩個人上課彼此要有默契和配合,要留話給對方接,這些都比一個人的課堂要難得多。 學科融合是一個教育命題 一段由政治老師和地理老師表演的“相聲”講完了,這樣的課堂,又留給聽課者一些什么感受呢? 學生吳卉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不同學科的老師同臺上課,感覺特別有趣”,也讓她感受到,原來很多學科是共通的。學生葉晟銘則認為,現在很多老師都在說“學科融合”,但到底該如何融合,沒有老師教給學生,這堂課算是教給學生學科融合的思想。 福州市政治學科名師工作領銜名師、福州高級中學政治老師陳杰生說,這堂學科整合課是圍繞文化展開的,而文化不能從任何一門學科中分離出來,是依托在政治、歷史、地理等等學科當中。這也給課堂打開了一個新思路。 福州三中地理教研組組長車云老師說,文化本來就是多元融合的,嘗試這樣的同臺上課,讓學生感受到這種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大有好處。不過,她也認為,這樣的創新如果要繼續推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東南網-海峽都市報 記者 李建芳) (東南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中學公開課玩起學科混搭 兩老師同臺講“相聲”
·釀酒成四川高中“必修課” 學生上課可掙學分
·中學生“骨脆脆”越來越多 高低杠鉛球都成了擺
·中學禁止女教師穿黑絲襪 稱讓男生無心聽講
·高校自招生源大戰 干擾中學正常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