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完整的高中階段連續學習經歷和學籍者2013年起可就地報名參加高考() 為社會廣為關注的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浙江就地升學政策,12月28日正式公布,并確定于2013年開始實施。浙江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做好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我省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對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浙江參加升學考試的政策條件予以了明確。 關鍵詞:就地高考 高考條件全省統一 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通過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條件,進入浙江省高中階段學校學習,并取得在我省完整的高中階段連續學習經歷和學籍,符合我省高考報名的其它條件,在2013年起可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具體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學時就在浙江省高中階段連續學習,在省電子學籍系統進行高中電子學籍注冊且按規定完成高中學業,中間不中斷(因故經批準同意休學的除外)。 隨遷子女的高考報名時間和辦法與本省籍考生相同。在網上報名后,需持本人身份證明、完整的高中學習經歷和學籍證明,到就學高中所在地進行高考報名信息現場確認;其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與浙江省戶籍學生享受同樣政策待遇。 關鍵詞:因地制宜 中考政策由各地在中小學招生前公布 與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及義務教育政策相銜接,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浙江省初升高條件,根據規定,由各市縣根據各地實際條件,從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在當地的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和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年限及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等四個方面范圍內研究制定,并于各地2013年中小學招生工作開始前向社會公布。 之所以確定中考政策由市縣制定,主要考慮是,按現行發展教育的責任,基礎教育包括規劃、布局、投入均由各市縣負責;從實際情況看,各市縣之間在外省籍人員數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布局和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等方面差異較大,接受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升學所面對的壓力差異也很大。因此,初升高準入條件由各市縣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有利于實現責任、義務、權利的統一,有利于協調地方教育和經濟發展,有利于綜合解決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本省籍學生的讀書問題。 關鍵詞:積極且有條件 平等接受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外省籍人員為浙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很大貢獻。應該說,一直以來,我省都很重視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讀書問題。已經比較好地解決了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讀書問題。但這幾年,隨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比較好地解決,后續升學問題逐步凸現。積極解決好這一問題,既是外省籍務工人員的強烈愿望,也是社會的呼吁。 據統計,目前浙江省基礎教育階段,外省籍隨遷子女在校生約占15%,其中高中段占2%左右。作為基礎教育強省,解決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升學考試問題,我省各地,尤其是人口大量流入地區,教育資源承載能力將面臨很大壓力。因此,推進這項工作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即要堅持有條件。我省歷經兩年多調研,分別從需要和可能、本省籍子女和外省籍隨遷子女接受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就比較好地解決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讀書問題,進行了深入論證。 關鍵詞:穩定錄取率 適度增加高校招生計劃 近年來,我省高考錄取率基本保持在85%左右。實施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升學考試政策后,我省將根據外省籍考生增加情況,加強與教育部、兄弟省市和有關高校協調,適度增加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的年度招生計劃,以切實保證我省高考錄取率的相對穩定。 同時,我省還將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其中,基礎教育要著力做好教育資源和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現狀分析及發展變化趨勢預測,加強辦學條件監測,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力求增量不減質。進一步規范招生秩序,包括規范學籍管理和轉學行為管理,切實防止中考、高考移民現象發生。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浙江異地高考政策出臺 需有完整高中學籍
·異地高考政策難落實難 專家稱教育資源競爭激烈
·異地高考政策公布大限僅剩3天 北上廣基本無望
·廣東就異地高考政策再次征求意見
·非京籍家長組建行動網絡推動異地中高考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