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考生生怕考不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對此,“過來人”和心理專家均建議,考生應保持平和心態,適度放松,保證充足睡眠,不宜鉆研難題,家長也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別刻意啃“硬骨頭” 【現象】 “在平時的復習中,我總覺得有些題型不會做,有時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也沒解答出來,真是頭疼。”威海二中的一名考生說。 部分考生有同樣心態,他們看往年的模擬試卷,總會發現一些難題,因為分值很高,不做又不甘心,想搞定卻又著實不易。 【建議】 “現在搞難題、題海戰術已經不實用了,如果難題做不出來,自信心反會減弱。”宋曉晴說,在考前10天左右,每個考生的實力基本已經定型,一般無論怎么用功,水平也不會有顯著提高。“考生要回歸課本,查找不足,不再碰難題,以免引起情緒不穩定。”她說。 宋曉晴表示,如果在考前十幾天就開始完全放松,會造成很多以前比較簡單的甚至是已經牢記的知識被遺忘。在考前十幾天的放松應該是不再大量做復習題,但還要適當翻閱一下書本,這樣做不僅使這些重點內容始終在大腦中處于待提取的激活狀態,而且可以使自己心里踏實。所以,復習要有節奏,放松要有尺度。 (記者 李強)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起早貪黑科學嗎 考前規律作息可為高考加分
·高考加分新政應體現公正導向
·迎接高考先筑健康防線
·上海異地高考破冰 2014隨遷子女可在滬高考
·高考臨近鼓勁話或適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