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跳級必須要有評價標準 “此次改革關注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這對于那些‘特長生’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教育專家婁雷認為。 他認為,“跳級”是教育主管部門長期以來都選擇回避的話題,青島這次教育改革方案也給出了明確的態度。“隨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學校,一些學生確實會在課堂上出現‘吃不飽’情況,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學生早已靈活掌握,這就需要進行適度調整。”婁雷認為,盡管政策是好政策,但依然需要通過具體的實施細則和評價體系來確保政策能夠順利落實。以“跳級”來說,如果沒有一個評價標準來確定什么樣的學生可以跳級,什么樣的學生可以跳幾級,那么學校往往可能依然采用求穩方式進行處理,這就失去了改革意義。 山東大學( 招生辦)本科生院副院長、泰山學堂副堂主張樹永對此次青島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方案也很感興趣,他表示如果有可能,山大可以和試點學校進行合作,建立一體化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青島曾有7歲上初一先例 市教育局“教育專家咨詢團”團長、研究員翟廣順指出,優異學生培養方式其實就是英才教育,而且英才教育在青島教育界并不是個新鮮事物,青島市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先例。 翟廣順翻閱了歷史檔案,發現原來早在1984年9月,青島市教育局為改革小學教育提出5項新措施,其中之一是在省、市重點小學試行跳級制度。1985年9月9日的《青島日報》刊登一則消息,當年的青島二中破格錄取了上海路小學7歲兒童高才龍為初一新生。 據介紹,高才龍是5歲入上海路小學,一入學就越級讀三年級,由于超強的理解力和記憶力,6歲從三年級跳到五年級,學了半年又跳到了六年級,最后憑借突出能力,被破格錄取為初一新生,這在當時創下全國最小初中生紀錄。 翟廣順表示,推行跳級制“不能為了跳級而跳級”,也不能讓學校自己鑒定超常學生,應當成立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與優秀教師組成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認定。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青島為神童跳級開路 一年讀完初中十幾歲上大學
·上海初中生:在校吃什么 家長學生周末敲定
·5歲爬上變壓器失去雙手 20歲青年走進初中一年級
·老虎機藏身雜貨店 南安一初中生半月輸掉4000元
·初中生英語學習:初中英語滿分作文句型10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