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全面取消百分制”……近日,教育部()發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規定旨在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以期推進應試教育邁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據悉,修改完善后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將于近期印發。 記者采訪發現,在開學的這幾天,新的減負令已成為小學家長和老師熱議的話題。不過,面對減負令多數家長并不“買賬”,報校外培訓班、為孩子買教輔材料依然流行。 不留作業不考試 中聽不中用? 對于“減負十條”中小學不留書面作業、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考等規定,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 “孩子回家不寫作業,家長就無法知道他們有沒有消化課堂知識。”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一年級4班家長楊芳芳的話引起了眾多家長的共鳴。楊芳芳認為,寫作業是一個溫故知新的過程,一小時以內的作業孩子還是可以接受的。 市民王先生的兒子在豫章小學讀一年級,在他看來,不留作業不考試可以還孩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童年。但是,王先生的父親不這么看。“孩子不考試哪有動力學習?你盡說些中聽不中用的。” 豫章小學教導處主任藍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減負令未正式下發前,該校暫不禁止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藍云坦言,不留作業不考試操作起來其實不容易。“低年級一次考試都沒有,孩子高興,家長會不高興。” 培訓班火爆 教輔材料熱賣 記者調查發現,為應對減負,一些家長通過為孩子報培訓班和買教輔材料來“增負”。 記者在南昌市多家培訓機構走訪發現,雖然開學不到一周,但培訓機構的秋季報名已十分火爆。9月3日上午9時,記者在南昌市上海路一家培訓機構發現,前來打聽報班事宜的家長已有四五位。在這家主攻小學教育的培訓機構,秋季招生在暑假期間已經啟動。 一位南昌鐵路二小的學生家長一口氣為三年級的女兒報了閱讀寫作、奧數、英語等三個班。這位家長說,從二年級開始,她的孩子已經習慣在培訓班過周末了。 除了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班,給孩子買教輔材料也很常見。9月3日上午10時,在南昌市洪北圖書城內,記者看到一樓的幾個教輔書店人來人往。家住東湖區的付女士專程來給二年級的兒子買數學試卷和語文一課一練。她告訴記者,學校不再代訂課外輔導書,由學生自由購買。“為了小升初,孩子必須把基礎打扎實。” 對此,有專家表示,減負的口號已喊多年,但仍未見成效,其癥結是,在高考()指揮棒的“統領”下,學生們的升學壓力已從高考蔓延至中考甚至小升初的考試,家長因此不敢怠慢。(見習記者萬仁輝) (江西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培訓班火爆 小學生減負令恐遭“落地”難
·殘疾老師撐起“微小學”
·小學被曝強收20元飲水費 校方表示一切自愿
·家中娃進化成小學生 爸爸媽媽也跟著重新上學
·克服幼升小和小升初恐懼 適應環境是首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