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一公布,便引起了各界人士的不滿“吐槽”,雖然在招錄政策上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具體考試方式的變化還是不小。時間推后、三大聯盟考試時間“撞車”、科目改變……一系列的變化讓準備今年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和家長一時間有些“摸不著北”,專家為我們一一拆招,分析政策變化對考生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備考建議。 變化 時間推后科目減少 被稱為“史上最晚”的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聯盟的招考將在3月中旬進行,“裸考”學生在這個寒假肯定不輕松,而已經取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學生們想必更加糾結——不少家長“吐槽”:從3月到5月,要準備自主招生考試,還要準備高考()前的模擬考試以及填報志愿,時間算起來怎么都不夠用。 本月中旬,北約、華約、卓越三大聯盟的官方網站上,原定3月2日舉行的自主招生筆試時間,悄悄延后了兩周,改至3月16日舉行。 去年年底,自主招生政策遲遲不出臺已經招致學生和家長不滿。以往,多數高校的自主招生在前一年的10月底就已啟動,考試往往是第二年的1月份(從去年開始改為春節后)。而今年的政策發布不僅推后到了去年12月份,更是將考試時間確定在3月初,隨后又改為3月16日。 一位家長介紹,按照去年的考試時間推算,一般在3月份就能知道考試結果,但是今年硬生生推后起碼一個月,直接影響孩子的復習備考計劃。并且,一些參加其他學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必定還將等待三大聯盟的最終考試結果。所以,三大聯盟時間推后影響的并不僅僅是三大聯盟內的27所高校。 今年的另一變化是考試科目的減少。各聯盟考試科目統一:理科生考《數學與邏輯》、《物理探究》(數學、物理),文科生考《閱讀與表達》、《數學與邏輯》(語文、數學)。其中,以北大為首的“北約”聯考理工科類專業考核科目為自然科學基礎(數學、物理),文史類專業考核科目為人文科學基礎(語文、數學);以清華大學(招生辦)為首的“華約”聯考,《數學與邏輯》為必考科目,《物理探究》或《閱讀與表達》考生還可任選其一;以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為代表的“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聯考科目分為學科基礎測試一(涵蓋數學和物理知識)和學科基礎測試二(涵蓋數學和語文知識)兩類。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專家稱自主招生減少科目突出重點利于競賽達人
·南開大學自主招生保送生考試瘦身半天考完
·高校在浙首場大規模自主招生 200余人趕考
·滬上33所高職高專自主招生 被錄取者不得參加高
·清華大學自主招生首向復讀生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