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人說,沒有經歷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在距離高考已經不到10天的這個時刻,讓我們來聽聽正在經歷或已經經歷高考的少年們的高考故事。 “考一本不是唯一選擇” 2013年5月28日,距離高考()還有10天。小雪(化名)一抬頭就能看到教室黑板上的數字“10”,耳邊則不自覺地響起爸爸的聲音:“以前成績那么好,你總不能連個重本都不能上。”她害怕被拿來與上了一本的表姐比,這讓她感覺“心發慌”。 1995年出生的小雪就讀于祁陽一中。今年4月底,她在學業水平測試中考了850分,去掉生物、物理、化學三門理科成績,文科總分589分。 從進入5月開始,小雪經常失眠。5月22日的模擬測試,她只考了472分。這段時間她的成績一直不穩定。班主任因此每周找她談話,給她做思想工作。 從初中開始,小雪成績就一直不錯。高一時,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復旦大學。高考進入倒計時,全家都開始圍繞她一個人轉:爸爸頻繁打電話來監督,伯伯經常詢問她的學習成績,媽媽也為她辭掉了工作專門在校外租了房子陪讀。然而,她卻感覺有壓力,使不上勁。 22日的模擬考試,小雪沒能考過成績一直不如她的同桌。這讓小雪感覺“備受刺激”。在這之后,小雪每天早上5點40分起床,6點20分上早自習,晚上9點40分放學后,她回到家還要學習到晚上11點。 白天上課,為了防止自己睡覺,小雪甚至會用筆戳自己。 距離6月7日高考越來越近,小雪還是會擔心自己考不上一本,但是“考二本還是有底氣的”。最近,她的情緒也慢慢穩定下來,小雪說,感覺自己現在的心很靜,“考一本不是唯一的選擇,選好專業更重要”。 隨著政策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像小雪一樣今年參加高考的95后考生面臨更加多樣的選擇。不少家庭條件好、成績優秀的學生高中直接考取國外的大學;此外,以今年為例,湖南的考生人數雖然比去年增加了1萬人,達到37.3萬人,但湖南高校(普通本科以及高職專科)今年錄取計劃也達到了30.33萬人。考大學不再需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描述,而且越來越多的“開明”家長也不再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名校。 復讀兩年考上大學 2008年5月的一個下午,當校外餐館老板將一張4000多元的賬單甩在劉明(化名)和他朋友面前時,他頓時傻了眼。當時,距離劉明高考,不到一個月時間。 劉明讀的是寄宿學校。從高一開始,他就和同班的兩個室友晚上偷偷翻墻出去泡網吧,下館子。沒錢時,三個人就向餐館老板賒賬。他不曾想到,會有4000多元。這筆錢,即便三個人分攤,每個人也要還1300多元。對于當時的劉明來說,這并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件事驚動了校方。劉明的媽媽被老師叫到了學校。劉明的爸媽都是農民,一個月的收入才1200多元。為此,他媽媽一次性給了他兩個月的生活費,一共2000元。還完餐館的錢,劉明開始了每天早晚只吃一個包子的生活。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高考。這一年,劉明考了497分(當年一本分數線:理科536分,文科581分)。 “(如果)上一所這樣的(二本)學校,對得起爸媽嗎?”全家在討論填報志愿時,劉明的爸媽沒有說什么,大伯的這句話刺激了劉明。 2008年下半年,19歲的劉明走進了沅陵縣文化補習學校復讀。然而他的成績并沒有起色。他也依舊是網吧的常客。2009年,劉明高考的分數甚至比第一次還低了20多分,只有473分(當年一本分數線:理科534分,文科554分)。 面對這樣的分數,劉明的腦海中始終浮現著一幅畫面:在離這次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劉明晚上11點從學校回到家,卻意外發現爸媽還沒回來。11點半,身上沾滿泥巴的爸爸推開家門,放下農具轉身就去洗澡。滿臉汗水的媽媽癱坐在椅子上,甚至沒有力氣說話。劉明告訴記者,那是他第一次仔細打量媽媽,他覺得應該為家里面承擔些什么。 2009年下半年,劉明再次走進同一所復讀學校。2010年高考教材改革,數學教材中最令劉明頭疼的排列組合被刪減,厚厚的英語和數學教材變薄了。高考英語比平常模擬考試還要容易,他考了110多分;此外,數學考了120多分;最后總分是579分(當年一本分數線:理科567分,文科578分)。劉明至今還記得,那一天媽媽在聽到分數時開心的笑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安徽“異地高考”政策放開 300多名考生受益
·80后90后高考考生:致終將或已經逝去的高考
·男生高考前最想對父母說:想痛快玩游戲
·高考故事:復讀兩年考一本或不再重現
·武漢公布60個高考考點 考點比去年減少2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