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我省高考報名總人數為5.6萬人,但實際考試過程中,平均每場缺考人數均超過200人,缺考占比約0.4%。考生缺考各有原因,但近年棄考的趨向備受社會關注。 拜師學藝,張揚興趣為謀職鋪路 這些變化,直讓海南師范大學王麗潔博士感嘆“時代變了”。上世紀90年代末,還是高中生的她,曾被師長們反復灌輸一個理念:讀大學,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拒絕踏上“獨木橋”。 記者在省音樂家協會了解到,近兩年我省參加鋼琴、電子琴等考級人數有所增加,其中有少數學生放棄高考專攻考級。 一些有文體特長的學生,更早地讓自己的特長為未來的職業鋪路。 今年14歲的蒙子月是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初二的學生,然而,文化課程學習對她而言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她最喜歡每個周末在母親的陪同下,參加新思維模特職業培訓。 “考大學也是為了將來找好工作,既然她喜歡模特這一行,又有這方面的天賦,以后就可以發展成職業,要不要參加高考并不重要。”蒙子月的母親洪女士告訴記者,原本她就是學舞蹈出身,所以一直很重視對女兒創新能力和藝術氣質的培養,發現女兒對模特訓練感興趣后,她決定尊重女兒的選擇。 身高173厘米的子月亭亭玉立,她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己曾參加過各種類型的模特大賽,還獲過一些獎項,很喜歡走臺表演的感覺。 “高考不是走向成功唯一的途徑。”洪女士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教育選擇更加多元,如果重視興趣愛好的培養,將來擁有一技之長,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記者留意到,還有一些棄考的學生,他們的興趣點似乎更加多元。例如,有學生在網上求助:“我現在高三,感到升學無望,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小貓小狗,所以想要學習一項和寵物有關的職業技能,不知道哪個學校比較好,請大家推薦一下?”他得到的推薦是:可以去寵物美容師培訓學校。 分析:高校教育值得反思 就業導向需要調整 教育界人士和專家認為,近年國內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讓上大學的“里程碑”意義減弱、高考對改變命運不再具有決定性影響,是許多學生不愿意參加高考的主要原因。 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約有699萬名普通高校畢業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然而,就業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嚴峻的就業形勢像霧霾一樣,成為人們無奈卻無法回避的話題,以至于有人將之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 一方面就業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學費越來越貴。調查顯示,過去10年里,大學學費猛漲近20倍,而國民人均收入增長只有4至5倍。如此,讀大學似乎已從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變成一項“有風險的投資”。因此,家境貧寒者選擇回避風險,放棄高考;而家境優越者則正好相反,甚至愿意超前投資,選擇出國留學。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落榜復讀生之死拷問我們的教育機制
·重慶考生受困阜陽傳銷組織 求救紙條引發全城搜
·高考過后調理身體最重要 勿讓身體“加深傷害”
·武漢高考“勵志哥”暑期打工掙學費
·評論:誰讓高考變成博命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