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隨著高校擴張,國家加大對高校的投入,校園日漸擴建,而伴隨高校新校區建設先后完工,越來越多基建腐敗案浮出水面,基建已經成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以來最危險的棋局。 檢察官:高校腐敗案例猛增 據2010年媒體報道,有北京市檢察院官員透露,此前三年該市查處高校腐敗案猛增,案發數上升一倍,案件近一半涉及招生、人事等問題,“高校招生領域成為職務犯罪的高發區”。 中紀委曾警示招生是教育腐敗重點領域,教育部()設立的“十不準”中,明確規定領導干部不準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招生、錄取工作。 這使得近年來每到招生季節,北京市檢察院就會組織人員到各個學校宣講,用全國教育系統發生的各種招生職務犯罪來警示負責招生的人員。 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專門針對自主招生下發了一份《意見》,稱如果違規招生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將一律取消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資格,并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 而禁令之下依舊出現招生貪腐大案。 有專家指出,“點招”現象是目前高校招生腐敗中最為詬病的現象。所謂點招,是指高校招生時有1%的“機動名額”,用于指定的對象。雖然教育部現在已經明令禁止,但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 除去點招外,120%的投檔比例,5%自主招生、藝術特長生招生、體育特長生招生,還有各種名目的加分,都被認為是高校招生中最容易出事的地方。 北京大學教授何增科領導的一個聯合國開發署的研究指出,即便是在高校中,本科一級招生的腐敗也不是最嚴重的,研究生招生中的腐敗更受學生、家長關注。研究指出,各個年齡段的入學招生,幾乎無不存在尋租現象。2008年被揭露的中關村三小腐敗案中,該校的賬外資金超過了1億元,幾乎全部來自于“片外”學生入學繳納的“擇校費”。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專家談北大不招“偏才怪才”:標準很難界定
·青島明年10萬人擠春季高考 三分之一是外地考生
·高考新政能否給“奧賽”退燒?(圖)
·安徽省高考報名開始 加分考生將公示
·山東春季高考報名數猛增61% 將考“知識+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