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隨著高校擴張,國家加大對高校的投入,校園日漸擴建,而伴隨高校新校區建設先后完工,越來越多基建腐敗案浮出水面,基建已經成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以來最危險的棋局。 專家觀點 動真格的教改才能有效制約腐敗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高校校長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有行政級別。學校內部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不分,行政權主導教育和學術資源的配置,直接介入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就是學校成立有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也只是擺設。“這種學校治理模式,導致行政權力極大,且缺乏監督和制約,招生、基建、財務、后勤的貪腐問題就屢屢出現,學術腐敗也頻發。” “說到底,要制約高校的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不能指望行政領導自覺‘把關’,而必須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有效制約學校行政的權力。”熊丙奇說,這就必須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學校內部治理改革。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方面,核心是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改革撥款體系、實行校長公開遴選、依法落實學校的招生、學科專業設置等自主權;在學校內部治理改革方面,核心是調整辦學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責,明確學術自治、教授治校和學生自治,尤其要通過受教育者的選擇,來督促學校轉變辦學理念——必須對受教育者負責。 “一次次教育腐敗案件的發生,提醒大家,必須深化推進改革,而不能再貽誤改革時間,敗壞教育形象,影響教育的公信力。只有動真格的教改才能有效制約腐敗。”熊丙奇說。本版文/記者 王選輝(記者 王選輝) (法制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專家談北大不招“偏才怪才”:標準很難界定
·青島明年10萬人擠春季高考 三分之一是外地考生
·高考新政能否給“奧賽”退燒?(圖)
·安徽省高考報名開始 加分考生將公示
·山東春季高考報名數猛增61% 將考“知識+技能”
|